“不和谐”的声音
根据湖北南水北调办公室提供的资料,“引江济汉”工程全长67.23公里,工期4年,耗资将达到60亿元,是我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也是该省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它被设计成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的重要项目。
该工程连通长江和汉江,穿越长湖,并成为湖中之渠,渠道全线衬砌,全线立交。建成后,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条件,还可以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航程600多公里。
不过,关于“引江济汉”的合理性,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武汉水利规划专家易贤命多次发表相关研究文章,认为“引江济汉”工程的设计方案存在弊端,他呼吁决策者重视“跨流域调水”的经济、社会、环境面冲击。
2002年6月,中央明确“引江济汉”工程由湖北建管,交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易贤命时任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管规划,并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设计。易说,当时他的主张是,利用现有河网水系资源,考虑扩宽和疏浚原有的“两沙运河”,建成高等级生态航道。后因为严重分歧,他退出项目设计。
易认为,“引江济汉”全线高渠未思考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质、适应通航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将丧失诸多重要的综合利用功能。易担心会给项目区带来生态灾难,认为新修高渠是向国家争取更多的补偿投资,以及要求“引江济汉”工程也加入到南水北调长期的利益分配机制中。
“现在的方案是代价最高的方案。”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事实上,他也并不是反对工程上马,只是认为有更为合理的方案。自2008年4月起,易贤命邮寄相关论文给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提出建议。湖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给他的回应是,该工程是上级批准了的,已作了科学论证。
“引江济汉”工程设计引水流量350m3/s,最大引水流量500m3/s,补东荆河设计流量100m3/s,加大流量110m3/s。多年平均补汉江水量31亿m3,补东荆河水量6亿m3。这意味着,平均一年要从长江调水37亿m3。
“水量不是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荆江水文站负责人对记者说,即便现在是枯水期,长江荆州段的水量约为5500m3/s,“引江济汉”调走的水也不会对长江产生什么影响。
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三峡大坝修建后,上游来水含沙量减少60%-70%,其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力度加大,致使河道将越变越深,且崩岸增多,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引江济汉”航渠引水口水位。
易认为,在长江枯水期部分时段,长江水不能自流到汉江,“引江济汉”工程运行后枯水期的引水将减少甚至断流,必须通过大型泵站来维持。而“引江济汉”工程属水利基础设施,本身不能盈利,泵站今后的运行资金如何解决,也是需要担心的问题之一。
“肥肉”汉江
对于汉江中下游生态的修复与治理,湖北省力图把汉江建设成为中国的“田纳西”。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启动流域综合开发工程,在田纳西干支流上建起54座水库、9个梯级13座船闸,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了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工农业较为发达的中等发达地区。
专家认为,贯穿湖北省的汉江与田纳西河是世界上两条相似的河流,所处纬度相近。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最大支流,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两者的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自然条件差别不大。
2003年,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就表示,“引进现代水利观念,把汉江建成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像美国的田纳西河那样。”
按国务院后来批准的汉江流域干流梯级渠化规划,在丹江口以下,汉江中下游将依次兴建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华家湾和兴隆共七级梯级枢纽工程。
把身边的江河打造成莱茵河,或者参照美国田纳西流域治理模式,这是中国很多地方喊过的口号。这一治理江河的“田纳西”梦想也被质疑。
水质成为汉江中游襄樊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不断的拦江截流建大坝,河流失去了本来的灵动,水流减缓,将影响汉江水的自净能力。为了保证生活用水,每个地方都开始建污水处理厂,这又是一笔庞大的费用。
襄樊市一位政协常委对记者说,治理汉江如果缺乏统一的、强硬的管理体制,缺乏治理的决心和民众的有效监督,达到美国“田纳西”流域的治理效果,很难做到。
就在湖北省对汉江因为南水北调进行治理时,上游陕西省另一庞大调水工程——“引汉济渭”也在紧锣密鼓开展。这让湖北陷入尴尬。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政府于2008年规划、预计在2015年全部建成的调水工程。它是利用汉江上游流经陕西汉中、安康的机会,修建一个引水涵洞穿过秦岭,把汉江水引给渭河,稀释渭河之污,增加渭河径流量。
在规划中,为了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每年将从汉江上游调走15亿立方米。陕西省作出的相关评估意见认为,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可缓解西安市和关中地区的缺水状况,有利于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显著。
汉江在中游已经把将近100亿立方的水调给了北京,而现在上游又将截走部分水源,这遭到湖北省的强烈反对。但是,相关工程已在陕西开工建设。
湖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湖北正要求国家研究解决办法,设想从三峡上游位于湖北省巴东县的长江支流神龙溪补水到汉江。
“目前,这还是一个设想。”上述负责人介绍说,“这将是另一个‘引江济汉’”。
相关资料
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进入2010年,,将进入更大规模施工的关键阶段,今年总投资将超过之前7年的总和。
国务院召开的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了工程建设新目标: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当工程于2050年完工之后,这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底开工。截至2009年10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开工项目总规模约7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340亿元。部分工程已开始发挥效益,实现了向北京的临时应急供水,对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水利部的规划,该工程东线、中线、西线的调水水源、调水线路和供水范围,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连接,将形成“四横三纵”的工程总体布局,并以长江丰富水源为依托,年调水总量为450亿立方米,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并逐步遏制因严重缺水而引发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作者:周喜丰傅天明常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