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潘洪其:假如官员“买不起房”,那他们住哪儿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正义网-检察日报  2009-06-22 21:3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近日在“寻找中国经济新引擎”《财经》论坛上表示,“广州很多房子价格超过2万元/平方米了。我是副厅级职务,每月工资8000多元,两个月工资也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

  记得两年前,广州天河区副区长丁建华、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曾先后表示,自己凭工资买不起住房,而今李惠武副主任称自己两个月工资买不起一平方米房子,把“买不起房”的意思表述得更加形象而具体。

  初一听,原来房价高企之下,敢情除了开发商人人都是牺牲品,连收入待遇稳居社会中上水平的官员也未能幸免,作为普通老百姓,无论是至今仍然望房兴叹的无房一族,还是跺脚咬牙贷款买了房子但背上了沉重包袱的“房奴”,大约心里都平衡了许多,日子过起来也感觉踏实了许多。

  然而,大量既往教训告诉我们,对少数官员的某些言论有必要多留一个心眼儿,多加一份推敲,对“官员买不起房”之说也当如此。一般来说,官员都是要自觉地和普通老百姓区别开来的,如果官员也像普通老人一样买不起房子,那么,他们岂不是在住房条件上“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了吗?

  其实,某些官员在慨叹“买不起房”的时候,有意无意地隐藏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官员们真的需要像普通人那样,花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去买房吗?

  对这个问题,堪称最有发言权的贵州省省长、原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曾一语道破天机:“你早就买了一套便宜的房子在那里,干吗还要去买房?”林树森说,国家虽然实行了房改,但有些单位的公务员还是分到了房子,没分房的也享有住房补贴,有些官员房子都已经住到200多平方米了,还在说买不起房,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同样堪称最有发言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上个月撰文指出:一段时间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打着保障性住房的名义,以各种形式为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公务员住房享受“超国民待遇”是典型的腐败行为,只会对住房消费模式起到恶劣的负面示范作用。结合林树森和陈淮的分析,可知在公务员住房“超国民待遇”保障体系下,现在一些官员要么早已是“住房大户”,根本无需再买房子,要么只需花很少钱甚至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轻松“买”下普通老百姓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买不起的房子。这个时候,他们还故作姿态地说什么自己“买不起房子”,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又是什么?

  另一个问题是,按照某些官员从四五千到八九千不等的账面工资,要他们掏钱买那种每平方米“仅售”2万元的房子,的确存在着实际困难。然而,不少官员还就是不声不响把房子买下来了,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受到舆论质疑,那么官方的调查结论一定是,这些官员虽然自己只拿死工资,但他们不是有一个经营企业收益丰厚的老婆,就是有一个炒股票赚了大钱的儿子,总之一定有办法买得起每平方米“仅售”2万元的房子。老百姓如果听到官员说“买不起房”,就以为他们真要在住房待遇上“混同”于普通老百姓,那可就是傻瓜到家了。

  那些一再声情并茂地慨叹“买不起房”的官员,只有你们如实公开自己现在住的房子是如何“买”来的,并按照官员财产及重要事项全面公开的要求,公开你们本人及配偶子女的收入、从业、就学等情况,才能证明你们的“买不起房”不是一个掩人耳目的烟幕弹。

 
 编辑:赵萌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