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养女只看重财产、亲戚拒绝收养,年近八旬的杨凤英夫妇一度陷入无人供养的尴尬处境。幸运的是,以前的保姆陈祖徐夫妇不离不弃,让老人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
每天早晨,50多岁的陈祖徐就会带着八旬老太杨凤英准时出现在社区小游园。杨凤英先活动一下关节,再慢慢散步休闲,陈祖徐小心翼翼地陪伴在身边,一步不敢远离。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对亲密的“母子”。但金阊区留园街道玻纤路社区邻里们都知道,他们其实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6年来,杨凤英一直住在陈祖徐家里,陈祖徐一家也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他们不是母子,但情深更胜母子”,邻里们说。
年近八旬夫妇无人养昔日保姆伸援手
陈祖徐下肢有残疾,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就靠着妻子吴永珠在外面打零工。吴永珠曾在杨凤英家里做过保姆。那时,杨凤英的爱人杨耀明还在世。在陈祖徐夫妇俩眼里,这对夫妇这一辈子境遇坎坷,终生未育不说,领养的一双儿女也难得上门。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遇到吴永珠忙不过来的时候,陈祖徐也会去帮忙。这两口子尽心尽力、踏实厚道的做事风格给杨凤英一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3年,杨耀明、杨凤英夫妇的房子要拆迁,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居所,决定去投靠外地的养子养女。以为老两口可以尽享天伦之乐,陈祖徐、吴永珠夫妇还高高兴兴地为老人送行。但让杨耀明、杨凤英夫妇俩伤心的是,养子养女不仅不愿意收留他们,还为争夺拆迁款和他们发生了争执,对簿公堂之后两代人彻底断绝了往来。
老无所养成了杨耀明、杨凤英夫妇俩最大的悲哀。杨耀明早年患脑动脉瘤开过刀,生活不能自理,杨凤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两人曾想投靠远在湖州的侄子,但也遭到婉言拒绝。走投无路下,夫妇俩回到苏州,住进了养老院,但每月2000多元的护理费以及1000多元的医药费,让他们倍感压力。 2004年初,杨凤英心脏病发再次晕厥后,杨耀明拨通了陈祖徐家的电话:“能不能帮帮我们? ”
接到电话,陈祖徐第一时间就赶到养老院。看到老泪横流的老夫妇,陈祖徐的眼泪也流了下来,“他们就像两个找不到家的孩子,我怎么能不管他们”。顾不上和家人商量,陈祖徐当即就把老夫妇俩接到了家里,把卧室腾出来给两位老人,自己和妻子吴永珠则搬上了楼上仅有10平方米的阁楼,“我一定会像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你们”,陈祖徐的话让杨耀明、杨凤英终于安心下来。
6年如一日照料不是母子胜似母子
随着两位老人的到来,陈祖徐、吴永珠一家的生活重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病痛的折磨,杨耀明脾气暴躁,一句话说得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暴怒的时候甚至还会出手打人。但陈祖徐从不顶撞,遇到老人生气的时候,他总是笑呵呵地慢慢开导,让老人的怒气慢慢平息下来。随着病痛的折磨,杨耀明渐渐大小便失禁,陈祖徐每天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老人换洗衣服、被褥,帮老人收拾得干干净净。
杨凤英的身体也不好。隔一段时间陈祖徐就要陪着她去医院挂水。看着陈祖徐来来回回的奔波,和各种“额外”的花费,杨凤英满心内疚。为了减轻老人的心理压力,陈祖徐买来了医学书,添置了电子血压计,每天给两位老人测量血压做记录,掌握老人发病的规律和征兆。时间一长,两位老人的小毛小病,陈祖徐都能帮他们解决。听说中药调理对心脏病治疗有好处,陈祖徐又几次带着杨凤英去看中医。经过中医调理,现在老人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很多。
2007年9月,80岁的杨耀明因病情突然恶化撒手人寰。老伴的离世给杨凤英的打击很大,一度天天以泪洗面。为了点燃老人生活的希望,陈祖徐和吴永珠不敢有丝毫疏忽,24小时守候在老人身边。 2008年8月,杨凤英突发中风,幸运的是陈祖徐夫妇及时发现,挽救了老人的生命。经过20多天治疗,老人的病情得到稳定,但大小便失禁,半身瘫痪成为这场病故的后遗症。为了照顾老人,每天早晨,陈祖徐会坚持陪着老人锻炼走路,担心杨凤英再次摔倒,陈祖徐又从阁楼搬到了楼下客厅。到了晚上,只要老人有一点动静,他就会赶紧起身,服伺杨凤英喝水、上卫生间等,一个晚上至少要起来七八次。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如今,杨凤英的身体慢慢得到恢复,吃饭、走路都能和正常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