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与学生愉快地交流
满满当当的荣誉证书
一直是学生心中嘘寒问暖的“房妈妈”
从每学期教学的第三周开始,房玫老师会用每节课前的三分钟安排同学们进行“诵读马列经典”演讲。比如,她结合自己学习《资本论》的心得体会,选择了以马克思在中学典礼上的演讲《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以文中所提四个问题为段落,每次请一位同学上台诵读一段,并结合自己的择业思想谈体会。经过半学期的运作,同学们上台发言非常积极,包括那些平日性格内向生性羞涩的孩子,都主动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人生规划PPT。房老师的学生在后来全校“诵读马列经典”活动中,囊括了全部一等奖。
安师大政法学院院长张奇才掩饰不住对房玫老师的欣赏和钦佩:“她的课理论讲得透,直面现实,又充满时代感。用活生生的史料、大量鲜活的案例、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使‘一纲一本’相对抽象的教材理论语言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活生生的教学语言。”房玫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光盘,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一课’就是一个例证。
永恒的价值在平凡中创造
“她的话语总能打动学生心灵最柔软的一块。”安师大政法学院哲学系主任戴兆国用诗意的语言勾勒了房玫作为老师的“核心竞争力”。学生愿意听她的课,爱听她的课,这就是一个老师的成功。在房玫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平淡从容一直是她的代名词。她对马列主义终生不变的信仰,渗透到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嫁给了志趣相投的思政课老师汤文曙教授,女儿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如今也在高校担任思想理论课教学工作。“她的伟大是看不到的,只有回顾时,也觉得越发的崇高。房玫老师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是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师代表。”戴兆国这样说。
房玫老师的“四真”追求感染了无数师大学生,她认为,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只有“真懂、真信、真教、真爱”,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真懂”,既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又要善于把握大学生思想的脉搏,从而用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真信”,就是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相信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只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教”,既要理直气壮、充满激情的讲述马克思主义原理,又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真爱”,即先爱人再育人,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只有把母亲的责任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教师只有做到“真懂、真信、真教、真爱”,才有激情、有追求,对学生“授之以渔”。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孙前梅是房玫老师的学生,老师发自内心对马列主义的热爱,对现在在高校担任思政课教学的孙前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讨论式的上课方法,包括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深入课堂这些点点滴滴都让孙前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觉得作为房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运,无论何时找到她,都非常热情的给予帮助!”孙前梅能脱口而出的那个电话号码,是在98年上房老师第一堂课时就记住的几个数字。
为了方便和学生联络,房老师申请了QQ号码,还能熟练使用视频聊天;为了和孩子们有共同话题,房老师硬着头皮看《流星花园》,还在大一新生第一堂课开展“大学校园与流星花园”主题演讲;从房老师嘴巴里经常能冒出来一些新鲜词汇:“郁闷”、“纠结”、“你OUT了”,孩子们都喊她“时髦老太太”。
信仰是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一个名叫张道静的学生在房玫老师的“课堂问卷调查”上写道:第一次问卷调查写得如此舒心、真实。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房玫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对所带的班级进行“课堂问卷调查”,调查内容除了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更多的是涉及对精神家园的考量。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有信仰吗?你的信仰是什么?”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我真的没有什么信仰,我出现信仰危机了吗?”而更多学生的回答是“信仰自己”。房玫看到了当今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是淡漠,这更激发了她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热情。为了让学生端正心态,迎接未来生活,她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表达与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切实在、可以触摸的情境中理解、接受、践行马克思主义。让原本曲高和寡的高深理论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有个同学在上完房老师的思政课后在QQ签名上写下“我爱马克思”,一个年轻学子这样表达对伟人的喜爱是深受房老师影响的。
作为一个忠诚的马列主义信仰者,房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不需要“满堂灌”、“堂堂灌”。教学中她选择那些虽然重要但教科书论述的比较清楚,而且参考材料较多,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组织学生自讲互评。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老师从台上走到台下,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很多公共系如提议、艺术专业的学生都自豪地说:“以前上思政课老是打瞌睡的我也等登上马哲讲台了’。一位学生在给房老师的短信里这样说:”今天我才发现只有上你的课我才不会看手机上的时间。”
“房妈妈”!
房玫在学校里有很多称呼,房老师、房教授、房老妈、房妈妈,政法学院里的年轻教师都喜欢喊她“房妈”。2008级学生杨贤娟在今年母亲节那天一大早就发给房老师短信“敬爱的房老师,您在学生心目中一直是一位和蔼可亲,可爱又可敬的慈母。祝母亲节快乐。”一年中的很多节日,都是房玫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的日子,甚至在情人节里,孩子们也会送上“我爱你,房妈妈’这样热辣的语言。
真心是可以换来真心的,房玫对学生的呵护,像母亲对孩子的一种本能。今年初的几个月,芜湖的天气很反常,总是阴晴不定,气温下降很快。在那段时间里,每次上课之前,房老师都会为学生做”天气预报”,提醒他们穿衣防寒,而且几乎每次都非常准确。同学们都戏称房妈妈比央视的天气预报员都准。
有一次,她给体育专业的学生上公共课,课间看到一位男同学大夏天的还穿着长裤,走路一拐一拐的,就上前询问。那位同学刚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房老师带他进休息室,这位同学撩起长裤,才发现他大腿处长了个淋巴结,房老师问他上医院了没有,他说校医院都是女医生,没敢进去。房老师课后坚持带这个男生去了校医院。男生非常感激她的细心,毕业后多年还经常发短信问候他心中可敬可爱的房妈妈。
房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无论下课铃声响与否都要坚持把学生的发言或讨论听完,于是常常出现这样感人的场景:为了让房老师能赶上校车回家,同学们自发从五楼跑下来赶到校车边,央求司机师傅再多等房老师几分钟。许多次,房老师都是坚持听完最后一位同学的发言,才气喘吁吁地赶最后一班校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胡梅叶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她发现许多事情都是在房妈妈的陪伴中经历和完成的。第一份教案和第一节课里有房老师,毕业后来单位报道后,第一个和胡梅叶联系的就是房老师。房老师把自己那本反复修改多次的密密麻麻的手写讲稿借给她参考,胡梅叶的第一份教案从初稿到最后的定稿,房老师一遍遍地帮她改,给她讲。第一节课,当胡梅叶胆战心惊地走进教室时,一抬头竟发现房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对她笑着。站稳讲台后,带着胡梅叶走上科研之路的人还是房老师,她的第一篇专业论文和参加的第一次课题,都是在房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完成的。房老师的一句话到现在还让胡梅叶念念不忘:“你一定要理直气壮地站在讲台上宣讲马克思主义原理。”
“让我们的教学快乐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房玫老师快乐地宣讲了三十年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对讲台的无限眷恋与热爱陪伴着她坦荡荡地走过这些年,这条道路还在继续。许多老师在走上讲台前的那一刻,不知道会不会有怯懦和挣扎,看看台下那一张张渴求知识的面孔吧,拿起粉笔,写下你的姓名、手机号和邮箱地址。做一个房玫一样的老师,怀揣对马列主义的崇高信仰,肩负教师职业的重要使命。无论在什么年代,正是因为有房玫和房玫们,才有茁壮成长起的那一片片祖国栋梁。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也许就能点燃一个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