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亿儿童将集体接种麻疹疫苗(资料图)
■ 马九器
9月11日开始,被媒体称为“有史以来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次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活动”,将在全国展开,目的是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建立人群免疫屏障。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理应得到民众的普遍响应。
然而,这些天来,无论是国内知名门户网站的论坛、跟帖,还是相对专业细分的妈咪网站、婴幼儿论坛、qq群,却好似陷入一波又一波的 “谣言之阵”,关于疫苗的 “科研说”、“毒药说”、“阴谋说”甚嚣尘上,让许多孩子家长的心里感到纠结、茫然、焦虑。很多孩子的家长一边对种种“谣言”表示怀疑,一边却又不知所措地发问:该不该给孩子打疫苗?无论是用百度搜索“麻疹、疫苗、阴谋”还是“麻疹毒药”,显示相关网页均超过百万页,足见麻苗接种所遭遇的危机之状,以致6日、7日,卫生部在官方网站以连发六文及在线访谈的形式,不断进行辟谣公关。
民众的种种忧虑和疑惑一点不奇怪。第一,此次疫苗接种活动,规模大、起势急、任务重,对民众的心理产生一定撞击,难免生疑;第二,此次疫苗接种在以往正常的疫苗接种计划之外,一些社区甚至以“紧急通知”的形式广而告之,异于常态之举,难免让人浮想联翩;第三,尽管早在数月前,《科学新闻》等专业媒体就透露卫生部将在全国实行麻疹疫苗接种,但对这项关乎亿万儿童健康、数亿家长关注的疫苗接种活动,此前的信息公开、宣传力度乏善可陈,使众多家长缺乏一个心理接受过程;第四,近年来关于疫苗问题的公共事件并非孤例,“一朝被蛇咬”的心理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民众对疫苗的信任度。
所以,当“疫苗来自美国”、“疫苗是一场针对穷国的阴谋”、“疫苗是慢性毒药”这些耸人听闻的传言在网络出现后,缺乏专业知识、缺乏足够权威信息的很多家长难当智者,于是就宁可信其有,没有家长会在一种信息混沌中轻易对是否注射疫苗作出抉择,毕竟,孩子的健康安全高于一切。
当下,随着卫生部连续进行辟谣公关,民众的疑虑或许可以渐渐打消,但在这场信息的博弈中,信任和怀疑的争斗不可能轻易偃旗息鼓,只要科学权威的信息还没有覆盖所有角落,谣言就仍然可能继续俘虏家长们的心。卫生部的辟谣公关开始启动,省卫生厅也开展了相关的辟谣公关,但其他地区以及基层卫生部门的辟谣公关开始了吗?一些社区、幼儿园、医院以通知甚至紧急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长,通知只是简单传达着卫生部的决定,但对疫苗接种的背景、深层原因、安全性解释,却缺乏令人信服的充分说明,卫生系统尚没有建立其里外通畅、便捷的信息互动平台,来随时随地解答民众的疑惑、驳斥漫天的谣言。由于机制的不完善,广大基层民众中间便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真相黑洞,这也恰恰容忍了谣言疯长的土壤。
因此,仅靠最高卫生行政机构的一两次辟谣还远远不够,各级卫生系统尤其是基层的卫生系统,也应当相时而动,建立畅通的信息发布和互动渠道,全面立体地给民众接种信息“信任疫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挤压谣言繁殖的空间。
谣言盛起非一日之过,谣言消亡也非一日之力,卫生部门及相关部门尤当敏锐关注有关疫苗的民意动态,特别是要以科学的逻辑和充足的证据,一一攻破随时滋生的新的谣言。如此,国家才能在民众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实现预期目标。
手机短信:“紧急呼吁各位家长慎重考虑马上进行的1亿儿童额外疫苗注射要求,这批美国赠送的产品完全可能是慢性毒药”【详细】
卫生部辟谣:“恐慌短信” 麻疹疫苗非慢性毒药
这次不使用进口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个老疫苗,到现在已经使用了44年,疫苗质量是有保证的。根据卫生部安排,今年9月11日至20日,将对全国范围内近1亿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包括8月龄-4岁儿童。【详细】
背景资料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麻疹易感者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其发病率可高达95%以上。麻疹好发年龄为1-5岁,典型麻疹以发热、结合膜炎、上呼吸道炎症、口颊粘膜科氏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留色素斑为特征。
婴幼儿患病后死亡原因多由于并发症,如喉炎、脑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等。在未应用麻疹疫苗之前,麻疹发病率及病死率占儿童传染病首位,每隔几年流行一次。安全有效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后,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水平是预防麻疹的主导措施。
几类情况禁打麻疹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
2、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5、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