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山:我们应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 让监理行业切实地发挥作用
(《今日观察》评论员)
首先,要建立起监理企业的综合诚信评价体系,促使这些监理企业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而不要图一时一地之利,因为一些监理企业确实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而监理企业在建筑整个行业中,虽然从业人员不多,经营的额度也不大,但是监理企业是在建筑行业保持质量关的关键枢纽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国有大概6000多个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从业人员大概只有54万人,建筑行业的全国从业人员3300多万人员,也就是说建设工程监理业的产值只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从业人员只占1.6%。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他在关键环节中起到质量控制作用,如果这个行业运行出现了问题,那么它会导致整个系统质量控制环节出问题。举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1999年,武汉京明大楼的业主收到一封英国来信,信中介绍京明大楼的设计是由本设计建筑设计事务所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在已经超期赋役,建议提前业主注意。2005年,广州市市政部门同样收到一封来自英国企业的来信,提醒该企业,50年前设计的海珠桥所用钢材已经接近使用寿命,所以要求加强检测并进行加固。
通过这样一些案例,我们看到作为监理企业的企业不仅仅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应该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在建筑整个设计使用年限中,都要承担责任,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到期时,应起到提醒作用,如果我们建立这样一条机制,监理行业就是切实在发挥作用。
陈杰:出现问题:技术监督站本身要负责任 建筑单位也必须受到严厉的处罚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建筑方面的把关确实存在不少的漏洞,对这个问题,政府是最需要投入的,也是最需要去监管的部分。虽然各个地方都有建筑安全技术站,但投入不足,或者已经投入了却并没监管到,这就应有监管去抽查,去指标化验,每一道工序都是应该有专人负责的。一方面,我们可能事前没有监督,事后惩罚力度很小,以至于那些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的人都敢去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就应该加大抽查力度,每道建筑安全应该都是有技术站去监督的,如果出现问题,第一,技术监督站本身要负责任;第二,建筑单位必须受到严厉的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