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
给狗植入电子芯片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主人应对弃逃动物致害担责的原则。即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该条规定强化了原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饲养动物的注意义务,对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事项亦纳入了承担侵权责任的范畴,改变了人们对于动物伤人传统观念,确立了“流浪狗咬人,原主人担责”的新观念,极大地保护了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权利。不过,取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因为城区养犬办证的极少,犬类戴狗牌的也少,所以在被狗咬的时候比较难确定其主人是谁,更不要说那些因为丢失或遗弃等原因导致无主的流浪狗了。
值得借鉴的是,从今年1月起,江西南昌市采取措施对城区养狗实行登记制度,否则予以处罚,同时每只狗可能要植入电子芯片,如同一张“电子身份证”,记录狗的姓名、品种以及主人的名字、住址等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据了解,这个方法早已被香港地区采用,香港市民凡是饲养五个月大或以上的狗只,必须申领牌照。由于手续简便、费用低廉、服务到位,加上高额的罚款,香港很少有市民选择让宠物做“黑户”。一旦宠物上了牌照,意味着已经植入了芯片,根据编号就可以查找到主人的资料,不仅避免狗只走失或者被遗弃,也为政府部门实施行政管理提供了不少便利。
建议
建立政府主导的收容场所
“民间的力量是分散的、自发的,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参与活动。”经济师周虎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由公安部门设立专门的收容机构,用法律明确规定收容范围、收容场所、认养条件等,比如规定了收容动物的范围,包括捕捉的流浪动物、动物主人不愿继续饲养的动物、依法留置或没收的动物以及危难中的动物等等。对于市民无力继续喂养的猫狗,可以送到规定的收容所,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弃养动物的成本,减少弃养动物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其次,明确政府的牵头作用和管理责任。政府必须有一套对流浪动物进行管理的系统,从部门分工、管理流程、资金使用各方面在法律上得以明确,各部门合理分工,协调合作,责任明确,避免多头管理或者相互推诿扯皮。保证从宠物买卖、宠物免疫、宠物登记、宠物医疗到宠物收容各个环节有人肯管,有人能管。
除建立政府主导的收容场所外,完善流浪动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刻不容缓。“把对流浪动物的管理工作提高到法律的层面上来,不但可以强化市民对流浪动物的保护意识,而且可以规范政府的管理过程。应该更多的和民间机构合作,然后让这种意识,甚至法规能够贯彻到每个养犬人意识里面去,真的是实实在在地去接受这个东西。”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代表特别助理何勇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弗市曾经也面临着流浪动物多,且宠物管理混乱的局面,政府试图用人道救助的方式来解决流浪动物的问题,但是越救越多,而且财政负担过重,后来社会各方提议成立地方法规,并配套和完善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而且还细分到对绝育宠物和非绝育宠物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这样一来效果特别明显。
观点
究竟是谁惹的祸
小蜱虫传播病菌,致人死亡的新闻近来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焦点。9月11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敬军主任昨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提醒公众,城市中存在有大量的流浪狗、流浪猫是滋生传播蜱虫的隐患。这一句提醒,让人们在对蜱虫咬人引发“无形体病”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同时,更对城市流浪猫狗的管理深深担忧。
家住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灵山高沙村的梁先生发现宠物犬身上有不少吸饱血的蜱虫,看到河南蜱虫“咬”死人的新闻后,梁先生担心“小孩要是被咬就麻烦了”。考虑再三,9月10日下午,梁先生将狗带到附近田地里忍痛活埋。这难道就是宠物犬惹的祸吗?梁先生的做法受到一些爱狗人士的抨击。就在人们为猫狗携带蜱虫而忧心忡忡时,华南农业大学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黄素青博士称,另一个潜在的传播源是老鼠。
其实,大自然中潜伏着众多与蜱虫一样的致病源、疾病传播媒介,任何一种昆虫或老鼠之类的动物,都可能引发危及人们健康的疫情,那些熟悉的自然界伙伴,都会突然变得陌生与可怕。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公共卫生防疫问题上,不能仅仅依靠力量本来就薄弱的乡、村医疗人员和设施,而是必须首先加大政府的防疫、免疫、诊疗力度。小小蜱虫夺去多条人命的现象说明,由于基层卫生防疫和医疗基础的薄弱,事实上无力甚至延误了对疫情的防控。如今,悲剧已然发生,如何更好地亡羊补牢,显然必须尽快提上政府疫情防控的工作日程,尽全力做到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文/记者 赵争耀 图/记者 丁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