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就是美
对河南省而言,富士康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
“富士康的到来,在经济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提高河南经济的外向度。”史璞说。
尽管GDP总量在全国排在第五位,但作为一个内陆传统农业省份,河南经济外向度比较低,出口亦和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这一点在省会郑州体现得尤为明显。
郑州市中小企业局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今年1至8月份民营经济累计出口额为12.5亿美元,尚不及富士康在中牟县投资一个项目的出口额。而按规划,到2011年富士康的建成规模是年出口额150亿人民币,这几乎已赶上了郑州市全年的出口额。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富士康之于河南、郑州,直接的意义就是GDP、出口额、就业等,还能撬动河南比较薄弱的科技产业。
不能忽略的是,河南所处的另外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中原崛起。在城市逐渐成为各区域间展开竞争的关键因素的背景下,郑州急需加快发展壮大的步伐。
不久前,国务院批复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明确了郑州市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指出:“郑州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影响力上不去,如果要在将来发挥区域引领性作用,需要赶紧做大做强。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郑州市自身的产业规模较小。”
对于河南省而言,近年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以煤炭、钢铁、建材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缺乏足够活力的重要原因。
面对河南的发展,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强调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而这个抓手就是项目带动。
为了引来大项目,河南省商务厅在招商方法上可以说是做足了文章。从今年下半年起,商务厅启动了“驻地招商”的办法。
“有一次卢书记亲自带队去福建招商,他跟那些大企业的老总讲,你们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困难提出来,今天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都在,他们给你们解决。”商务厅一位负责人描述道,“我们的驻地招商也就是这么干的。”
富士康可以说是这种“驻地招商”最典型的成功案例,这位负责人表示,“绝不会只有富士康。”但对富士康,可以说河南省把这种招商方式最大化了。
4.富士康的“礼遇”
“中牟那儿的人抖了!”在议论中牟县的时候,郑州的市民这样描绘。“抖”有“得意”的含义,中牟县“抖”的原因是富士康的一个新项目在那里落户。
9月7日,富士康所属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与中牟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富士康将在中牟投资2500万建设新项目。该项目预计到2013年的产值将超过13亿美元。
郑州新区的主管领导郑州市副市长赵瑞东和中牟县“一把手”县委书记崔绍营,以及富士康副总经理陈显荣出席了这场签约仪式。
在富士康落户郑州的整个谈判、签约过程当中,政府高层领导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领导牵头的高层路线甚至已成为政府与富士康打交道的常规形式。“去深圳跟富士康谈判,都是省、市里的领导亲自过去,具体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则是等在那里接受派遣给自己部门的任务。”郑州市商务局一位人士向记者描述道。
实际上,河南两位新任领导的特殊背景,给这种高层线路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2009年底就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原为福建省委书记,福建则是对台经贸工作前沿。据媒体报道,卢展工与郭台铭过去在不少活动中碰面,早有交情。
同是去年调任河南省省长的郭庚茂,在河北省任职期间已有过一次成功招来富士康项目的经历。那次成功已成为招商的“经典战役”。
一份名为《富士康缘何落户廊坊》的调研报告总结出了“河北经验”,并一度引发不少地方的“学习”热潮,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下级部门组织专项“学习”。
在富士康与河南省谈判的过程中,郭台铭曾有一次亲临郑州。那次,郭庚茂直接到机场去欢迎这位相识已久的老朋友。
在郑州市层面,早在2007年,郑州市政府就成立了一个级别很高的“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长赵建才担任组长,多位副市级干部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富士康项目正式落户以后,仍有许多工作要与郑州市政府进行对接。据郑州市一位官员透露,目前,一个名为“富士康项目推进工作办公室”的机构挂靠在市招商局,专职负责与富士康的对接。
“遇到重大问题,由分管的副市长牵头组织会议,然后让涉及到的具体部门参加会议。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富士康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前述商务局的人士称。
“越是这种大型项目,越是需要政府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这样地方才能具备更多与企业谈判的能力。”史璞说,“而企业其实也很清楚,政府级别越高,掌握的资源也就越多。”
这种资源在实践中,往往就转化成为了各种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