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记者 惠静 李森
9月29日,“嫦娥二号”卫星已吊装完毕,测试正常,等待加注,准备发射 新华社发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的工作人员在“嫦娥二号”关键设备研制中
“嫦娥二号”首选今日18时59分发射,绕月飞行最近点仅距月球15公里 多种关键设备西安造,将助它拍下世界最清晰全月图
据了解,“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从外观来看,“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大小和形状几乎完全一样,可谓孪生姊妹。因为“嫦娥一号”出色完成了探月一期工程目标,没有必要再发射备份星。为最大限度节省资金,我国对这颗“嫦娥一号”的备份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把它改造成了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于是它与“嫦娥一号”就有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嫦娥二号”飞得更快、离月更近、获得的数据精度也更高。
1.飞得更快:入轨时间缩减2/3
“嫦娥一号”:15天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发射升空,绕地球7天后再利用卫星自身推力飞向月球,11月7日进入环月工作轨道。
“嫦娥二号”:5天
火箭把它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约5天即可到达月球。
2.离月更近:最近时离月球15公里
“嫦娥一号”:200公里
近月制动点轨道高度和环月飞行轨道高度都是200公里。
“嫦娥二号”:15公里
进入100公里的环月轨道,并将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绕月飞行,最近点距离月球只有15公里,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3.拍得更清:图像分辨率优于1.5米
“嫦娥一号”:分辨率120米
搭载的CCD相机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为120米。
2008年11月12日,“嫦娥一号”传回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对外发布,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
“嫦娥二号”:能拍下80%月面
安装了3台监视相机与一台降落相机,相机只有手掌大小,重量仅三四百克,集成了自动拍摄、实时图像压缩等智能操作。
将在100公里圆轨道和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的近月点处,分别对“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进行优于10米和1.5米分辨率的成像试验,能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
携带的紫外敏感器增加了拍图与传图功能,能够拍摄月球的130米分辨率的紫外图像,并能覆盖月面80%以上的区域。
4.测控更强
“嫦娥一号”:使用S频段
“嫦娥二号”:首次使用X频段
X频段测控将用于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二号”先期验证,将使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扩展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5.寿命更短
“嫦娥一号”:一年多
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去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在地面飞控中心的指挥下,“嫦娥一号”撞向月球丰富海区域。
“嫦娥二号”:半年
根据设计,“嫦娥二号”在轨飞行的时间是半年。因为“嫦娥二号”试验项目多,燃料消耗相对就会增多。不过实际在轨飞行可能会延长。
6.不“唱歌”了
“嫦娥一号”:载30首曲目太空播放
2007年,“嫦娥一号”奔月后,搭载了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30首曲目,并在卫星到达绕月轨道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进行了播放。
“嫦娥二号”:任务重搭载多,不能唱了
此次“嫦娥二号”升空后的一系列任务以及试验活动中,目前并没有计划音乐曲目回传和语音祝福回传的项目,主要原因是“嫦娥二号”肩负的任务比较重,搭载的器件也多,考虑到要搭载科学研究价值更大的、国家需求更紧迫的项目,所以没有“唱歌”计划。
3.5公斤“迷你卫星”发射成功
制造成本仅百万,多用于应急通讯、救援
昨日,记者从我国首颗公斤级卫星——“皮星一号A”卫星的研制机构浙江大学获悉,经过八天八夜的平稳运行,这颗中国最小的卫星圆满完成全部技术试验任务。这意味着我国首颗皮卫星(指重量为公斤级的微小卫星)发射成功。
“皮星一号A”卫星重3.5公斤,是一个外形为边长15厘米的立方体。由于体型小巧,整星的正常工作功率仅为3.5瓦。
成本低廉、制造和发射周期短、应急反应快是皮卫星的最大优势。制造一颗大卫星的成本在十亿到数十亿元人民币,需要花费至少2年时间,制造一颗微小卫星也需要几亿元,但制造一颗皮卫星,成本仅为几百万元人民币,时间仅需要几个月。
通过对卫星有关状态数据的监视发现,皮卫星成功实现了姿态测量及控制。其携带的半球成像全景光学相机、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运转正常,并顺利传回了画面瑰丽的地球照片和歌曲。
皮卫星对火箭发射的要求相较也较低。“大卫星从进入发射基地到上架发射,最快也要30-40天,而皮卫星从进场到发射,可以缩短到几天时间。”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王慧泉博士介绍。
因为成本低廉,发射便捷,皮卫星被航天科技界称为紧急状态下的“突击队”。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国家,在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时期,皮卫星可以担当起应急通讯、大面积灾害勘测等多项职责。此外,皮卫星在国防科研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