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月已近20年
从提出探月设想到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再到如今的“嫦娥二号”,我国探月工程历经了将近二十年。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7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受控撞月”,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0年2月,“嫦娥二号”任务各系统已基本完成产品研制,卫星进入总装测试;
2010年7月10日,“嫦娥二号”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0年9月2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将于10月1日至3日择机发射“嫦娥二号”卫星。
我国载人登月在2020年以后
“嫦娥二号”发射在即,许多人都很关心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人才能登上月球?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载人登月风险很大,必须按步骤走。目前制定的“绕”“落”“回”三步走规划是探月阶段的计划,如果能绕月,能着陆,然后又安全地采样返回了,就具备了人上月球的基本条件,估计在2020年以后了。
探月第一步:“绕”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它在距离月面200公里的轨道对月球进行了一年的探测,获取了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了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或地区。
探月第二步:“落”
包含三次任务,分别是“嫦娥二号”轨道探测任务和“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与月面巡视探测任务,形成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
这次要发射的“嫦娥二号”是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将提供高精度的月球数据,为嫦娥三号、四号软着陆月球做准备。
2013年,“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在月球软着陆和地外天体表面无人巡视的“零的突破”。
探月第三步:“回”
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
在顺利完成前三步的工作后,如果条件具备,将实施开展载人登月——亦即真正意义上的“登月”,逐步建立无人值守的月球基地,直至建立有人驻留的月球基地。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