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应对 举例 月供比调息前每月多还80元
昨晚7时40分,一银行陕西省分行个贷部工作人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00平方米、售价6500元/平方米、首付三成、贷款20年,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为例。
10月20日前,按照2008年12月23日后5.94%贷款利率计算,房款总额65万、首付19.5万、贷款45.5万,月还款额为3244.03元。
今日起需执行6.14%贷款利率,在房款总额65万、首付19.5万、贷款45.5万的情况下,月还款额为3325.83元,比调息前每月多还81.8元。本报记者 陈思存
转存 加息间隔短转存需理性
针对每次加息后,就有很多储户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转存业务,昨晚8时,一银行陕西省分行工作人员建议,市民理财应仔细思量。
她提醒,储户是否将存款提前支取后再存储,要根据原有存款的金额大小、存期以及距离到期日的时间来决定,切不可盲目提前支取后再存,以避免利息损失。 本报记者 陈思存
专家预测 还有二次加息可能
“如果套用一句行话,本次加息只是一次‘估值恢复性’加息,毕竟目前的存款利率还低于CPI涨幅,对于经济发展影响并不会太大。”何雁明认为,“在本次加息之后,会有20天到30天的观察期,也许更长,那时如果本次加息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那么或许会有一次‘跟进性加息’,那才是我们要真正担忧的。”
水皮同样认为,应该还会有第二次加息的可能。因为在全球零利率的情况下,人民币加息无疑会引发更多热钱进入,增加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所以需要不断采取回收流动性的措施,但是这会是一个微调的过程。
本报记者 韩博强
背景分析 缘何时隔三年首度加息?
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央行时隔3年后的首度加息,央行为何选择此时加息?加息是否意味货币政策突变?加息对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央行为何此时加息?
应对通胀
“当前宏观经济面的细微变化,决定了央行此次的加息举措。”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我国经济从年初的增速下滑开始进入到目前的逐步企稳阶段;另一方面,当前物价水平仍保持一定高位。这些宏观数据的细微变化,令决策者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逐步让位于对物价上涨的担忧,这是央行此刻加息的主要原因。”
“央行此时加息表明货币当局已把应对通胀压力作为更重要的任务摆在眼前。”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称。
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工业增速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同时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亦逐步上行,我国经济正从回落走向回稳。与此同时,我国物价指数不但超过了2.25%、2.79%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而且也超过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实际存款已连续7个月为负。
“目前负利率状况已经持续7个月,而且负利率程度还在加深,已经到了加息的时候。”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货币政策是否突变?
尚待观察
此次加息是否预示着货币政策发生根本转变?对此李稻葵认为,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均比较复杂,不能仅凭一次加息行为就判断我国货币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否就此开启了加息空间尚待观察。
倏忽万变的经济环境,令各国央行处在政策抉择的“两难”隘口。尽管我国已成为继印度、巴西之后,又一选择加息这一货币工具的新兴市场国家,但就全球而言,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分歧相当严重。
金融危机后,为应对通胀压力,一方面澳大利亚、挪威、印度、巴西等经济体先后加息,另一方面俄罗斯、南非、匈牙利等国央行则选择下调利率这一货币工具。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依旧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联系到今年以来的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判断的是,在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正在进一步向常态回归。”张其佐说。加息后有哪些影响?
弱化通胀
刘煜辉指出,25个基点的加息虽无法改变负利率状况,但能起到宣示作用,使市场相信央行抑制负利率和通胀的决心,可促使企业和居民合理调整自己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降低囤房囤物冲动,对弱化通胀预期有一定作用。
也有专家指出,加息可能会带来热钱的进一步涌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殷剑锋指出,加息在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或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周小川曾称年内不加息
当地时间10月10日,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内,中国不会加息,不过也承认说,房价涨速过快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些负面影响,但坚信决策者有能力调控好房价走势。据《国际财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