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者——
肇事者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男,22岁,现住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卫士小区12号楼2单元201室,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010年6月毕业,目前在保定某单位工作。
10月16日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生活区南门被拦截住时,李启铭“嚣张”地说“看把我车刮的……我爸是李刚”。经警方确认,李启铭父亲的确是李刚,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河北大学即在北市区公安分局辖区。
10月17日晚,犯罪嫌疑人李启铭被警方刑事拘留。
10月21日、22日连续两天,本报记者赶到李启铭父亲李刚所在单位——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希望能够采访李刚本人。警号为037442的警察接待了本报记者,并介绍:李刚40来岁,只有李启铭一子;目前李刚还在单位正常上班,下基层工作去了;同时这事涉维稳工作,压力大,不便接受采访。
10月22日,李刚父子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的独家专访,“现身道歉”。
有网友认为“央视独家采访李刚,无休止地播放李刚父子的忏悔和哭诉,跟常态新闻差别太大”。
对此陈晓凤哥哥陈林表示,目前还不能接受李刚父子的道歉,觉得他们是在作秀,没有实质作用,也不可能给受害者家属任何安慰。同时他还认为央视仅仅采访了肇事者及其家属而未采访受害者家属,显得不公平,“在现在这种社会舆论下,他们接受采访更像是要获得社会同情。”
22日21时许,本报记者通过受害者家属获知李刚的联系方式,致电询问是否为李刚,并表示希望采访他本人。对方矢口否认自己为李刚,并且再三追究记者从何处获知其联系方式,并严厉告诉本报记者:“等我查到你是谁,我要告你。”
连锁反应
学生反应——
事发地段、易百超市门口是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传统的学生休闲玩耍场地,平时就有好多人在那里打羽毛球、练习轮滑、练功。
10月16日,黑色轿车撞人后,很多学生围拢过来,“大概有100多目击者”。有学生拨打110、120,有学生帮忙维护现场秩序,有学生对现场进行拍照,有学生跑到校医院去叫值班医生并帮助拿救援设备,还有很多学生去通知门卫关门拦截车辆,特别以武术协会成员为主的学生还追赶肇事车辆……
10月17日晚21时40分许,陈晓凤去世当晚,很多学生自发前来事发现场进行默哀悼念。就在同一时刻,陈晓凤的同班同学也在坤舆湖的圆台上进行悼念。
事件发生后很多学生上网发帖,质疑校园安全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河北大学新校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上全国新闻了,校园的安全问题很严重。如果河北大学新校区的安全有足够保障,管理足够规范,那么这些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但有学生反映,“在学校论坛里对于学校不利的言论大都被删了”,并且学校通过班级辅导员给目击者、学生打招呼要求不要接受采访,不要在网络上发表言论。
本报记者调查期间,明显地感觉到各种阻力,很多目击者闭口不谈当晚发生的事情,甚至否认自己是目击者。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11位目击者也一再要求记者不能透露个人信息。当记者询问原因时,他们说“我们学生也没有办法,谁对这事都很气愤”。
甚至有武术协会成员向本报记者发来短信:“您好!刚刚得到消息,武协已经下了全体封口令。”
10月19日15时左右,在事发现场一男生举着“打倒无耻肇事者,血债血还”的标语,几分钟后被几位老师拉走。
事后,这位男生发短信给本报记者解释自己的举动:我举牌子只表达悲愤,没有任何目的,我相信学校,相信法律可以公正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我对学校封杀学生言论的事有点不满。
学校反应——
10月16日晚撞人发生后,五六分钟内校医院值班医生赶到现场,对受伤学生进行了简单处理。
“出事后学校施救很积极,比较到位。”河北大学工商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尹洪伟对本报记者说。
陈晓凤去世后,河北大学把其家属安排在省招宾馆,并派了两个老师住在斜对面。
本报记者访问了几个老师,他们表示自己是学校派过来“照顾家属的衣食住行”的。
10月20日下午,本报记者以亲友身份去探望受伤的张晶晶,在医院询问病房时被医生、护士严密盘查;进入病房后,房门即被上锁,有一个老师一直在外间守候。
事发至今,本报记者在河北大学校园网和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校园网上,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此次撞人事件的文字、图片。
对于学校禁止学生和目击者发言一事,尹洪伟表示:“我负责任地说,我想学院领导不会公开地说给谁处分,学校领导没有这么低下的水平。”
河北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景明也否认学校下了“禁口令”。
10月21日下午,河北大学组织武术协会三位目击者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
10月22日下午,本报记者得知学校就此次“飙车案”召开新闻发布会,但被告知相关工作还未准备妥当,发布会被取消。
10月23日下午,河北大学组织了16日事发时值班的门卫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
在死难者家人到校进行“头七”祭奠的第二天,即10月24日11时30分,河北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王洪瑞去省招宾馆,首次接见陈晓凤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