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梅 实习生 张薇薇 刘永霞)家庭条件不好,看着为养育儿女日益老去的父母,22岁的小杨决定分担家庭重任,找个好工作。于是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专门办理假文凭的公司,准备花钱购买假文凭,可是当把4000元汇过去后,却再也联系不到对方,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了。
小杨是一所专科学校大三的学生,今年9月的一天在上网的时候无意间进入一个名叫“莘莘学子”的网页,上面有专门为一些需要的人办理假证件的,想到现在找工作最低要求都是本科毕业,而自己上的却是专科,再想想父母在家里省吃俭用的样子,便动了办张假本科文凭的念头。他鬼使神差般地记下了网页上留的联系方式,回到宿舍后就联系了对方,接电话的是一位自称是北京某教育服务中心姓陈的女经理,非常热情耐心地解答了小杨想要了解的一些信息,在交谈中,小杨了解到要是办理一整套的大学本科证书(包括英语四、六级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价格是9800到1.3万元不等,决定购买后先要付20%的定金。
在这之后,小杨和这名陈经理通过电话和网络的多次联系,加上一心想拿到本科文凭,便对这家教育服务中心深信不疑,最后双方说定价格为8500元。9月18日,按照约定,小杨在鱼化寨的一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20%的定金1700元汇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上。过了大概有一个半月的时间,那边打电话给小杨说是证书已经制作好了,只要小杨把剩余的70%的钱汇过来,便将证书邮寄给他,并且在网上通过QQ一个远程协助的功能给他演示了一遍登录网上查询证书的方式,小杨一看网上的确是自己的信息,非常高兴。11月6日,他又给对方账户上汇了2300元,可是过了10天后,他就发现再也打不通对方的电话了。
小杨告诉记者,用来购买假文凭的钱是自己这学期的学费,眼看着学期就要结束了,再不交学费的话,学校就要按照自动退学处理了。他说:“我是一心想为家里分忧解难,可是却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实在是后悔的没法说了!”
大学生买假证折财事小诚信事大
杨锋
新闻提示
为了一张假的本科文凭,22岁的大学生杨某和他的两个同学在网上被骗近两万元。昨日下午,杨某给本报打来了求助电话。
这是一起颇具黑色幽默的事件,杨某身为正规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在即竟然向假证贩子购买“毕业证”,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新闻报道中说,杨某认识到不应该用不正当的手段走“捷径”,偷鸡不成蚀把米。在笔者看来,杨某远没有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这并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小事,而是事关诚信的大事。
诚信应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假证的危害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大于谋财害命,如果连人都可以造假,那还有什么不可以?目前社会上都在呼唤诚信回归,身为天之骄子、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却带头造假,以后踏上社会如何取信于人?又如何自立?
可以看到,发生在杨某身上的事情并不是孤例,由此我们不由反问学校教育,是什么让一个未出校门的大学生,能想到用假证去作求职的“敲门砖”?现在的大学教育,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是否忽视了道德教育。我想,不论是什么学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应是第一课。
杨某家境本不宽裕,受骗折财让人觉得可怜,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用在杨某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