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让北京治堵告诉中国所有“堵城”……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12-24 06:0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昨天,备受关注的北京交通治堵新政正式出台。小客车指标控制、牌照摇号分配、外地车高峰时段禁入五环、停车计时单位缩短……尽管也涉及微循环道路等建设思路,但总体而言,限行、禁行、限购、涨价等约束性手段格外扎眼。这些显然是在强烈危机感之下采取的措施,但“不得不如此”并不影响我们判断:这里面也包含了一些笨拙的东西和落后的观念。

  北京治堵的特殊背景,就是中国相当多的城市陷入“堵局”难以自拔。正因如此,北京今天的举动,很可能在其他城市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光是跟着北京做吗?当然不是!一来这些措施不见得就全有效,一味“效颦”说不定也会跟进死胡同;二来城市都各有特点,北京走过的弯路,没理由大家跟着绕弯。

  所以,有必要从全局与对比的角度,来打量北京从不堵到堵、从小堵到大堵的过程,然后让北京治堵走过的直路与弯路告诉中国所有“堵城”———

  全局性规划要早做,零敲碎打没有大手笔,只会是不堵拖成小堵、小堵拖成大堵。现在多数“堵城”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陷入了“越堵车,越买车,越没地停车”的恶性循环。为什么?北京治堵方案也涉及公交线网、中心城轨道等内容,但此时腾挪的空间显然已大大缩小。这的确让人痛感:必须以极大前瞻性,通过城市规划来搭建通行空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永远疼痛相随。

  治堵应多考虑市场与经济手段,尽量少用行政权力裁决手段。北京以往坚持“不限制拥有、合理引导”,甚至嘲笑上海牌照拍卖;今时今日,走得更远,不仅限制牌照,甚至还加上了“外地人购车须纳税满5年”等条款,被批评为涉嫌身份歧视。这不失是一种教训:市场手法真的如舆论说得那样不堪、那么“不公平”吗?是非要选择的话,市场手法与涉嫌身份歧视的画圈圈,哪一个更可取一点?

  自从有了大禹治水,我们都知道“疏堵之道”,可包括北京在内,几乎所有城市在疏导上都通通失败。公共交通跟不上,行人与自行车被挤得无路可走;小汽车多了,光想办法增加大量车位和拓宽马路,结果总是跟不上趟。一边是“北京马路宽得能停飞机”,一边是“自行车人行道上停满小汽车”,“以车为本”的城市建设思路,使得无车日、走班族等在内的绿色出行倡导软绵绵无力量,大家都说一套做一套。疏导光靠嘴皮子,如何能见效?

  最需检视短视的经济政策,刺激汽车产业拉动GDP的时候,有谁忧虑过今日之堵?今年各大城市集中发病,跟此前政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依靠汽车产业拉动经济有关,如果把北京治堵视为一次 “被动纠偏”的话,可有地方政府肯于“主动纠偏”?都是不撞南墙心不死,可像北京这样撞了南墙再回头,会发现大马路早已成了汽车公司的仓库,车多得已掉不过来头了。

  “首堵”今日生存状态,高房价高拥堵,颇有点“不宜居”,倒逼我们反省为什么需要大都市。城市发展是一个与人人关系密切的 “生活方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需要管理者敞开思维在每一个阶段吸纳民智民力,共同理顺矛盾。单纯按管理者的念头挺进,非常容易钻进拥挤死胡同,这对每一个信心满满“经营城市”的管理者都是镜鉴。

  当然,还有一些是北京治堵无法告诉其他堵城的:比如公车泛滥到什么程度,北京承诺公车暂不再增加,却竟然对现有公车数字保密,但或许如新华时评所说,我们暂时“多些理解、少些指责”吧。我们只是期望:北京治堵,无论是非成败,都是现成的教材,大家围观不能光当看客,否则,沿着迟钝、拖延、犹豫甚至谬误的路子走下去,谁知道北京的今天是谁的明天。毕诗成

编辑:朱羽喆
一键转帖: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