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早前公布将自主招生时间错开进行,但两所高校在25日同时举行了保送生的选拔考试,这意味着考生只能忍痛割爱,从中二选一。
打破高考录取的一元化取向,于招生模式中破旧立新,进而反作用于当下令人纠结的应试教育,是人心所向,是众望所归。之于中国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然而,正如许多媒体人士所担忧的那样,自主招生中的无序与混乱现状,很是让考生们的权利感受到一种乏力,他们只能在几大高校集团的派系之争中被裹挟着站队:要么北大,要么清华。
我们支持高校在招生环节上打破现有的沉疴体制进行创新,这无可争议,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得到保证——— 学生的利益不能在几大招生集团的竞争中被绑架。对于学生而言,在高考之前,他们应该有选择“既北大又清华”的权利,就像网友们本应该拥有“既QQ又360”的权利一样神圣。而不能在集团利益的角斗中,必须被动地进行站队。
大学本应是最尊重权利的圣地。北大五教授针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上书,是为民请命、为权利请命的代表性事件,但权利不只包括拆迁补偿的权利,对一所招生学校来说,考生的权利同样非常重要——— 任何权利都神圣不可侵犯,学生选择“北约”、“华约”抑或是“工约”的权利亦然如此。
北大向左,清华向右。“自主招生”的自由权利固然在学校一方,但从根本上讲,学生们的“自主选择权”亦应当受到教育部门的保护。如其不然,考生的权利损失事小,中国教育与学术发展的门派林立以及江湖纷争,可能就事大了。 王传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