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非的“象牙海岸”之国科特迪瓦有着富庶的自然资源,但如今一场政治危机让这个国家冲突不断,战争一触即发。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科特迪瓦驻联合国大使班巴警告说,科特迪瓦已经接近发生种族大屠杀的边缘。他说,科特迪瓦居民的房子按照他们的部落被标上记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2月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科特迪瓦局势紧张感到担忧,希望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实现政治和解,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
西共体或军事驱逐巴博下台
科特迪瓦第二轮大选结束后,国内出现了“一国两主”的僵局。11月28日,前总理瓦塔拉和时任总统巴博参加了科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12月2日,科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瓦塔拉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次日,科宪法委员会认定独立选举委员会的结果无效,宣布巴博赢得选举。12月4日,两人各自宣誓就职。
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欧盟、美国、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普遍承认瓦塔拉赢得大选,但巴博坚称自己获胜,拒绝交出政权。
政权之争导致科特迪瓦国内暴力冲突频发。12月16日,瓦塔拉的支持者与巴博的武装部队在经济首都阿比让发生激烈交火,造成20人死亡。12月28日,一支载有22名维和士兵的联合国车队在阿比让附近城镇遭到袭击,一名士兵被砍伤,一辆汽车被焚毁。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总统选举结果公布后,长达数周的冲突已使至少173人死亡;而为了躲避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逃往邻国利比里亚的难民数已达1.9万人,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28日表示。
西共体也开始行动调解科国内僵局。12月28日,西非国家贝宁、塞拉利昂、佛得角三国总统先后到达阿比让进行斡旋,要求巴博接受科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的结果并和平交权,并称不排除诉诸武力解除其权力。这被外界看作西共体军事驱逐巴博下台前所作的最后斡旋努力。然而斡旋并未取得任何进展。
历史上曾有过西共体进行军事干涉的先例。1990年,西共体向利比里亚派兵执行维和任务。1998年,西共体出兵塞拉利昂,占领首都弗里敦,帮助民选总统上台。
中科合作项目恐被波及
中国前驻几内亚、喀麦隆、毛里求斯大使许孟水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科特迪瓦动荡的局势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在科国内,南部以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巴博是南派的代表;北部主要信奉穆斯林,以瓦塔拉为代表,南北长期处于割据状态。加之非洲地区普遍存在的部落、政党之争以及殖民统治时期的遗留问题交织在一起,便造成了十几年间科特迪瓦纷争不断,动荡因素没能彻底根除。
作为对非投资大国,中国在密切关注科特迪瓦的局势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面对科特迪瓦不断恶化的安全局势,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馆已经启动三级预案,把安全预警提升至最高等级——红色预警。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科双边贸易额为5.68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05亿美元,进口0.63亿美元。中国地质工程总公司、中国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等在科设有业务。有报道称,目前留在科特迪瓦的华人、华侨约有一两千人,其中中资企业员工有400多人。
许孟水表示:“政治不稳定,经济不可能发展。和平的国内环境是两国经济贸易互利合作发展的前提。若局势进一步恶化,必然会对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产生影响,已经在进行的项目可能会被迫暂停,而即将上马的项目也将不能按原先设定的议程进行。中国不希望看到科特迪瓦的大动荡。”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