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北京流动人口将可办理居住证 发放对象扩大(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京华时报  2011-01-14 08:53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提要] 未来五年,北京将建立居住证制度,有关部门声称,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后,有望根据居住年限、社会保险参保年限以及纳税情况等,享受阶梯式的公共服务;目前,办理居住证可以享受哪些公共服务,“阶梯式”如何划分等尚不明确。

  推行25年的“暂住证”未来将退出历史舞台。(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任峰涛摄

  未来五年,本市将建立居住证制度,引导有稳定就业居住的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后,有望根据居住年限、社会保险参保年限以及纳税情况等,享受阶梯式的公共服务。

   方式

  以居住证管理人口

  随着暂住证“名存实亡”,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控制人口规模成为本市重要课题。同时,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在享受入学、就医等方面的不平等,引发“歧视外地人”争论。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本市将实行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全市联网、部门联动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按照“来有登记、走有核销”的基本要求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有效提高人口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居住证被寄予人口管理的希望。

  待遇办证将享公共服务

  此前,居住证制度已在广东、深圳、浙江、上海等地实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办理居住证后,将可享受就业服务、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办到香港游手续等11类公共服务,条件符合后还可办理子女入学。居住证实行积分制,优秀的农民工居住满五年以上,符合条件的可以办理户籍。

  在北京办理居住证后是否可享受这些服务?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后,有望根据居住年限、社会保险参保年限以及纳税情况等,享受阶梯式的公共服务。

  此前,市综治办副主任苗林曾透露,本市正在进行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的调研,将在全市推广使用带有电子芯片的居住证。据介绍,这种居住证将集纳个人基本情况、住房情况、就业情况、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并附加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吸引流动人口主动办证。

  目前,办理居住证可以享受哪些公共服务,“阶梯式”如何划分等尚不明确。

  知情人士介绍,“阶梯式”的原则应该是,居住年限越长、社会保险参保年限越长、纳税越多,相应可享受的公共服务会更多。

  对象租房也可办居住证

  与此前实行的工作居住证(通称“绿卡”)只针对高层次人才不同,居住证的发放对象扩大到“有稳定就业居住的流动人口”。

  这意味着,只要有固定住所,包括租房,就可以申办居住证。门槛较工作居住证降低,与办理暂住证类似。

  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区县两会中,房山、丰台、西城先后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居住证制度。

编辑:杜嘉佳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成都明年1月1日起取消暂住证 居民人数或增300万   10-12-31 09:32
·购房落户可能成上海居住证转户口隐性条件   09-06-29 07:51
·购房落户可能成上海居住证转户口隐性条件   09-06-29 04:39
·上海政府公布居住证转户籍细则 满7年可申办户口   09-06-17 14:55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