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微博打拐的两个经验值得重视
http://news.hsw.cn    来源: 东方早报  2011-02-12 14:1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也许没想到,由他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会成为年后中国互联网世界中最为重要的事件。这场解救行动,由于借助了微博这一最为迅速的传播方式,使得解救被拐儿童与乞讨儿童一事获得了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其实,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也一直在行动。迄今为止,公安部共启动了5次全国范围的打拐专项行动。仅2009年4月发动的第五次行动,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 6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595起,打掉2757个犯罪团伙,解救被拐卖儿童6785人、妇女11839人。同时,公安部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打拐DNA 信息库,加强了解救被拐儿童的高科技手段,从而解决幼年被拐卖的儿童无法通过相貌辨认的难题。

  尽管公安部行动有力、成果显著,但必须承认,其社会影响力并不够大——打拐的过程与成果在地方公安部门之间展示,却很少被全社会关注。相反,这次由微博发起的行动,在总体成果上可能无法与前者媲美,但在社会影响力上却远甚于那些专项打拐活动,社会对被拐卖儿童的境况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视:不仅微博,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等等都参与到了这场寻亲的行动中。

  为什么一个由民间社会自发的行动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不可否认,发起人于建嵘先生的威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此次活动由一个普通网友发起,没有诸多明星参与,那么社会关注力度就不会这么大。但仅将功劳归于发起人的身份也不全面,在我们看来,微博打拐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通过手机提供线索,打拐的准入门槛得以降低,打拐不再是一项只有专业人士参与的活动,凡有心人皆可成为参与者。在以往公安部发起的专项行动中,由于精力或者技能等因素的限制,社会有心人只能是旁观者,媒体的作用也仅限于报道,而家属也只能被动等待消息。

  我们注意到,目前有关讨论绝大多数都集中于如何完善微博参与行动的机制、如何保护儿童的利益等问题。我们承认,这些讨论有意义,但是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为什么由民间自发的、看起来不起眼的微博打拐行动会受到众多的关注?政府和民间能够从这个活动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这个问题可能是这次微博行动最大的收获,而不仅限于解救了多少儿童。如果此种经验得以总结,那么其不仅适用于寻找失散的亲人,同时还可以推广到反扒、防治污染、反交通违章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治理中。

  此次微博打拐,至少有两个经验值得重视。首先是要降低活动参与的门槛。在这场由微博发起的打拐活动中,凡是有心人皆可参与到这场活动中来,一张照片、一条短信皆可成为打拐的有效线索,提供打拐线索再也无需专门通过公安机关的报案、笔录等程序。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程序不重要。只是对非专业的社会热心人士而言,程序的完备就意味着提高了爱心的成本,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很少有人会在上班途中为一个可疑的被拐卖儿童专门跑到公安机关;但是对于拍下并发送照片之类几乎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活动,大家则并不排斥,甚至会为此而得到更多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公共事务。

  其次是信息需要可交流、可验证。此前公安部门发起的打拐活动中,所有信息单向汇总到公安机关。这样固然有助于公安机关甄别信息,但却不利于社会公众对这些信息的鉴别和利用。此次行动中,任何主体都可以通过一个平台来获得所需的信息,从而便利了打拐者,也激励了信息提供者,使获得和利用信息的成本更低。当然,此次活动因为选择平台的全开放性也带来了对儿童权益保护的担忧。

  我们相信,降低做善事的成本和提供可供交流和验证的信息,类似形式可以推广到公共治理的各个领域中。如果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中都能有这样一种机制安排,能激励每个社会成员参与其中并贡献信息,那么目前看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就会容易得多。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