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专家称"微博打拐"应理性 谨防"打拐"变"打乞"
http://news.hsw.cn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2011-02-12 16:0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一名带着两个孩子在西安东大街行乞的母亲,面对镜头愤怒地把铁碗摔到地上。资料图

  拐卖儿童主要被非法收养 少部分被组织乞讨

  春节前后,“打拐”成了各大网媒和纸媒的绝对热门话题,这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1月25日,有学者发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期待广大博友为寻找被拐儿童提供线索。民众对此冠以“微博打拐”,很多人热情参与其中。截至目前,该微博粉丝已超过20万人,网友街拍上传各地乞讨儿童照片数以千计。

  “‘微博打拐’的迅速升温,体现了民众对拐卖犯罪的深恶痛绝以及对打拐成果的更高期待。民众的热情值得肯定,但一定要理性参与,注意避免侵害流浪乞讨儿童的权益,防止‘打拐’变成‘打乞’。”多位法学专家2月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被拐儿童乞讨是少数

  “打拐别变味,打拐不等于‘打乞’。”记者发现,当广大网友将“打拐”的矛头指向流浪乞讨儿童,将街拍这类儿童变成“举手之劳”,并信心满满地认为必然战果丰硕时,便有法律界人士发出了这样的警示。

  “不少网友认为,流浪乞讨儿童绝大多数是被拐卖后遭胁迫进行乞讨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姚建龙说。

  姚建龙曾经对上海街头儿童乞讨现象进行过调查。他发现,拐卖和致残儿童后利用其行乞的只占少数,更为普遍的情况是由亲属携带进行乞讨,或父母将孩子委托、租借给他人进行乞讨。

  公安部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拐卖儿童主要是被非法收养,少部分被组织乞讨。2010年11月11日,辽宁省大连市“打拐办”协调民政等部门为流浪乞讨儿童建立DNA数据库,目前入库的182名流浪乞讨儿童中还未发现有被拐儿童。

  看到“微博打拐”开展得热火朝天,甚至出现一些如“所有乞讨儿童都是被迫的,都应解救”的观点时,姚建龙忧心忡忡,“这是中产阶级观念与最底层生存方式冲突所致,很多人认为儿童理所当然应该去上学,乞讨让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但在福利制度、救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剥夺其乞讨的权利,可能导致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街拍涉嫌侵犯隐私权

  2月9日,陕西省西安市东大街上,一名女子正带两个孩子(后经警方确认,该女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沿街乞讨,见有人给她们拍照,该女子将乞讨的铁碗狠狠地摔到地上。

  她为何如此愤怒?这是她仅剩下的一点尊严的爆发,还是出于对其幼小孩子的保护?

  “当贫困和放弃尊严需要选择时,很多人会选择后者。”姚建龙说,我国大多数乞讨行为都是贫困所致,其中有一部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暂时性乞讨行为,或为了就医,或为了就学,亦或仅仅为了一顿饭,把他们拍下来放到网络上,“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

  “现在通过微博,信息传播如此之快之广,造成的影响很难再消除,面对他人异样的眼光,将来如何让这些流浪乞讨儿童正常上学,顺利融入社会?”姚建龙反问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则认为,公民不能随意在互联网络上发布信息,街拍流浪乞讨儿童照片上传网络的行为已涉嫌侵犯其名誉权、肖像权及隐私权。

  “如果这些儿童背后确实存在违法犯罪,街拍上传网络也可能会打草惊蛇,使得违法犯罪行为转移他处或转入地下,对这些儿童造成更大的伤害。”乔新生说。

  报警是更好的选择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人中,没有人否认,开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出发点是善良的,以及民众热情参与的用心良苦。

  姚建龙认为,民众热情参与“微博打拐”完全有可能解救被拐儿童,但也会伤害到更多无辜的流浪乞讨儿童及其亲属,两者权衡之下,他建议民众不要情绪化,不要将流浪乞讨儿童照片随意发至网上,如果发现其中有违法犯罪行为,可选择报警。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可以拘留并罚款,而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更是触及刑法。”姚建龙说。

  针对社会关注的街头未成年人乞讨问题,2月10日,公安部也表态称,广大群众发现有虐待、组织、强迫、利用未成年人街头乞讨嫌疑的,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将认真核查,依法严厉打击。

  解决问题需各部门联手

  “要解决城市流浪乞讨儿童的问题,特别是要打击流浪乞讨儿童中存在的拐卖等违法犯罪现象,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乔新生说,市容监察部门要时刻关注流浪乞讨儿童并与户籍管理部门随时沟通,了解这些儿童的信息情况,民政部门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救助,如发现这些儿童背后有“幕后黑手”的,要立即与公安机关联系,公安机关要迅速打击,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佟丽华指出,在执法实践中,对儿童被成年人操纵乞讨这一情况很少处理。他建议执法部门要突破固有观念,不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都没有权利胁迫、利用孩子乞讨来牟取利益,如果父母利用或者出租孩子给他人乞讨,要考虑撤销这类父母的监护人资格,同时国家应建立对这些孩子的救助抚养机制,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