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淘汰企业
应得到相应补偿
但与此同时,由于一次性改造投入过大,不少中小型企业选择了自动出局。在省质监局近日公布的21家被注销生产许可证的乳企名单中,记者看到有6家西安企业,其中大部分的联系电话无人接听,个别已经停机。在能联系到的两家企业中,西安鑫源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已经停产,至于设备、人员何去何从还不知道。另一家位于户县的陕西工大正禾午牛乳业情况稍好,因为公司除了乳制品还生产饮料等,目前还能正常运转。公司负责人贾女士说,她的厂子已经办了7年,有自己的奶源、设备和人员,所产酸奶在西安市场上卖得不错,但这次因为产能不达标等因素被挡在了门外。她曾与一些大企业联系,希望双方能够联营,但由于后者也“自身难保”,目前还没有接到任何意向。
“整改规定的时间太短,前后才两三个月,一次性投入几百万还不一定能通过,我们只好选择放弃。”贾女士说,她现在最发愁的是压在库里的几十万元包材没法处理,“要是能有半年左右的缓冲期,我们就能慢慢消化掉,现在不但要损失每年数百万元的乳品收入,还要搭上奶源、设备和原材料。”
据统计,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省通过三聚氰胺检测、奶业整顿和乳制品工业项目(企业)审核清理共关停企业41家,淘汰落后产能2900吨/日,涉及企业、奶农等相关职工1.16万人,报废固定资产3.9亿元。关停企业负担重、损失多,职工安置难度较大。省工信厅等相关部门建议国家设立乳制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扶持资金,制定审核清理后关停企业经济补偿政策,将乳制品行业纳入国家关闭小企业范围,妥善解决好审核清理后关停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违规经营企业
将上“黑名单”被重点监管
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中看到,与此前的2006版细则相比,2010版不但新增了三聚氰胺检测项,规定企业检验人员中具有三聚氰胺独立检验能力的人员至少2人以上。同时,在婴幼儿配方乳粉检验项目中,不仅新增了三聚氰胺、二十二碳六烯酸等11项检测项,而且企业要全部自检。新增检测项,企业必须强制执行。
王伟民说,要求企业加强自我检测,但并不能保证乳制品就会不出问题,具备完全的检测能力和是否认真在做,并不能画等号,政府有关部门在今后如何加强监管,还有待探讨。“河南双汇瘦肉精的问题也能说明这一点,有检测设备不认真检测,政府部门如何监管仍需要认真研究。”
对此,省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从3月24日起至5月31日,在陕西境内销售的国内外237家乳制品企业,必须完成流通环节乳制品经营者备案登记,经营地址和仓库地址须按照行政区域详细到门牌号。对违规、违法销售不合格乳制品的企业、代理商和经销商等将实行“黑名单”制度,这些企业名称、企业法人以及被处罚情况等全部进入工商监管内网,即使他们想更换名称、品牌,或者将企业移至外省市,全国工商部门内网登记上也均有显示,工商部门会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实施监管。
未来乳制品
价格或涨10%左右
据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统计,今年2月份全省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6.71%,但受乳制品行业的影响,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1.16%。王伟民分析说,受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检验成本大幅度上升及牛奶收购价提高等因素影响,近期乳企利润出现下滑在意料之中。经过这次清理整顿,今年乳业生产和销售将会处在一个比较和谐的环境下,价格战会减少,乳品企业的促销活动会适当减少。
他同时表示,如果企业无法完全在内部消化成本压力,有可能会影响市场乳制品价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乳业洗牌暂时还没有对市场价格产生实质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肯定会有影响,“企业投资上千万,每天的检验费用在几万到几十万,这些增加的成本,企业如果能消化掉,那就不会调整乳制品的销售价格,但如果企业无法消化掉这些费用,乳制品的价格肯定会调整,调价的幅度应该大概会在10%左右。”(记者 胡利强 实习生 方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