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的市民看到报道打电话要捐“熊猫血”,谁知,急需这种血液救治的病人却不幸……昨日听到这一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
感动 5位热心市民伸援手
4月2日,田女士57岁的母亲因为胸闷气短住进了西京医院。经医生检查,母亲患有严重的“主动脉夹层I型”,需要手术。但就在手术预定日期的前一天,医生通知田女士,手术暂时不能进行,因为她母亲的血型是罕见的B型RH阴性血型,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当前配备的血量不足以支撑手术。本报昨日A15版《急需熊猫血救人谁能帮忙》报道了此事。
昨日一大早,市民杨先生就打进本报热线,表示自己是B型RH阴性血,愿意给田女士的母亲提供帮助。他说,十多年前就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还在西安市中心血站进行了登记备案。当同种血型的人员有需要的时候,他都会及时地伸出援手。
和杨先生一样,昨日共有5位RH阴性血型的市民表达了捐血的意愿。他们纷纷表示,看到报纸的报道后,很快就有了献血救人的念头。“人人都可能遇到需要别人献血的情况,而我们是稀有血型,深知有困难的时候比其他人更需要援手。”
捐血者伸出了援手,但是患者田女士的母亲却没有支撑下来。昨日中午,田女士悲痛地告诉记者,她母亲因为所患的“主动脉夹层I型”病情加重,昨日凌晨去世。得知有很多市民愿意提供帮助的时候,田女士及其家人表示“非常感谢”。在此,本报也向这些热心市民表达谢意。
昨日下午,得知田女士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后,几位捐献者均表示“非常遗憾”。“如果能够早点发现病情,早点寻找到合适的血源进行手术,可能能够延续她的生命。”一位捐献者惋惜地说。
关注 如何建快捷的血型寻求机制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急寻RH阴性血的报道媒体此前时有报道。但是因为RH阴性血型的稀缺性,很多RH阴性血型市民往往是在出现病情时才去寻找血源,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就难以匹配足量的血源,最终只能求助媒体寻找合适的捐献者。
如何能够建立快捷的稀有血型寻求机制呢?
记者了解到,政府相关部门及民间公益组织都有类似的探索。如西安市中心血站组织献血的时候,都会对稀有血型的人群进行登记造册,并在每年组织相应的联谊活动,加强稀有血型者之间彼此的联系,就是为了在紧急关头需要此类血液时保证RH阴性血供应。此外,QQ群“陕西省RH阴性血型之家”的管理员也表示,RH阴性血型的市民急需时可以向“中国稀有血型之家”寻求帮助。
另外,也有读者说,血站之间应加强紧密联系,为患者多考虑,尽量简化手续。如果碰到需要此类稀缺血型的,血站之间可以实现互通有无,及时调配,及时提供信息,不要让患者盲目寻找。本报记者 李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