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最近挺能惹事
日前,广东电信汕头分公司16名员工实名发帖举报高管购茅台内部消费情况。广东电信随即派出调查小组核实并发布声明,称汕头分公司购买茅台酒属实,不过用途却是大大地呈良性,仅限于拓展市场业务、维系客户关系等紧要之处。
一评:一个兴盛的茅台产业,也许恰恰离不开一支廉
洁的队伍。两者共生共荣,才是一种正常的生态。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国酒品牌,有能力与国外名酒相抗衡,恐怕不能轻易因人废酒。不过,高管屡因贪喝茅台而出事,却又不只是人的问题,反过来必将影响到茅台产业的发展。看来,至少给公款喝茅台立个规矩大有必要。(严辉文 5月27日凤凰网)
再评:其实,惹事的不是茅台,惹事的是权力。看看那些被茅台惹出事来的企业,虽然名为企业,但哪一个的背后没有潜藏着官场的习气?那句耳熟能详的话不妨再回顾一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从“移民热”看“宜居大国”建设
由招商银行等机构新近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投资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富裕人群中,近60%%的人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一评:移民不是新现象。不过,移民话题在当下之所以变得有些沉重,是因为这一轮“移民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的某些“不宜居”因素——— 受访移民们解释的原因集中在这几方面:为了孩子摆脱应试教育重压,为了获得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完善的社会保障,希求投资环境更为规范,期待没有因贫富差距导致“仇富心态”的氛围……移民远行所“期”,也是中国当下所“缺”。只有从“经济大国”迈向“宜居大国”,中国才能留住财富、留下人才、留存自信,向外移民才不会成为一种热潮,带来诸多焦虑。
(曲哲涵 5月26日《人民日报》)
再评:虽然我们爱说“外国的月亮未必比中国的圆”,但在那些选择移民的人看来,外国的月亮还就是比中国的圆。有的时候,否认只能显示出我们内心的惶恐,只有正视现实,并且检视出不足,我们才能改变。
追问清华的决策程序
清华冠名“真维斯楼”的新闻持续发酵,网络上议论风生。据最新的消息,“真维斯楼”铭牌已被摘下,具体被谁摘掉,据说还在调查之中。
一评:“真维斯楼”铭牌已被摘下,那么,学校内的其他企业冠名会不会也被摘下呢?清华要不要把铭牌重新放上去呢?否则的话,由于舆论压力就对摘牌行为置之不理,岂不是与冠名行为一样草率、随意,这背后的关键问题,其实还是大学有无现代学校制度,有无严密、规范的决策程序。在这一制度之下,才会有大学价值观念的真正确立。有人在赞扬清华的积极回应,可却没有追问清华的决策程序,这才是大学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熊丙奇 5月27日《南方都市报》)
再评:相较于“真维斯楼”的热,更应浮现于公众面前的大学决策程序,以及因此而反映出来的大学精神,却模糊得很。事实上,如果有公开而科学的规矩,那“真维斯楼”未必会是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