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从功夫熊猫看中西文化互动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6-11 11:5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网友抓拍各地美丽空姐
网友抓拍各地美丽空姐
乌克兰美女当街撕裤
乌克兰美女当街撕裤
·女子追问灯光工程遭踢皮球 赠广州发改委皮球(图)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年内推出 3大油企或能自主定价
·疑老父与妻子有染 男子酷刑逼供亲爹一整晚(图)
·上海大火处理决定公布:区长撤职 市长作检查
·广西女官员索贿不办事被行贿人举报获刑12年
·4岁男童玩“小鸡鸡”被幼儿园老师扒光示众
 

  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在两岸大受欢迎,网络上讨论的意见虽然很多,对电影本身倒是一致好评。特别是前一集所运用的中国元素到第二集更加丰富纯熟,这不禁让人想到,原来外国人也可以如此了解中国,制作以中国为主题的电影也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与称赞。

  如果从电影史的角度观察,中国人形象与中国元素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电影当中呈现出一个演进的过程。从最早猥琐、奸诈的傅满州,到足智多谋的陈查理,以及功夫利落的李小龙、李连杰,到近些年神秘的西藏喇嘛与风趣的周润发,这些不同角色与戏里中国元素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演变。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演变过程中,西方电影对中国的诠释也从充满偏见的歧视逐渐转向人性与理解。

  对于早年西方电影中扭曲的中国形象,中国人是极为反感的,普遍认为这是恶意的歧视或是不了解中国,中期的功夫明星们虽然为华人英雄争了口气,但电影里除了表演拳脚功夫之外,其他中国元素的呈现则经常错误百出,虽说部分情节有商业考虑,但脱离现实太多难免成为笑柄,不然就是情节荒诞而难以自圆其说,因此或多或少都会招致华人的批评,而《功夫熊猫》这样的电影已经进化到能引起中国人共鸣,不能不说是西方电影发展历程中难得的成就。

  《功夫熊猫》虽然只是动画片,但西方电影对中国元素的编排布置已极为纯熟,或许拍摄过程中有中国人参与其中,使得电影整体呈现上不再出现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情况,因此中国观众在赞叹动画精巧之余,还能因电影情节引发心理上的共鸣,确实极不容易。试想,中国人何时能拍一部电影或写一部著作来准确解读西方某国社会的文化,并进而引起该国人们的共鸣?若以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情况来说,这还是难以想象的事。

  换个角度思考,准确解读中国文化的功力是近百年来西方电影发展的成就,但何尝不是近百年来中国人努力的成果?中国人一方面努力脱离落后与愚昧,另一方面努力在进步中向全世界证明自身文化的价值。西方电影的中国形象演进过程步履蹒跚,现实世界的中国亦不遑多让。因此,中国从十九世纪遭帝国主义欺凌的半殖民地到二十一世纪成为动见观瞻的强国,总算在西方人眼中扳回了与文明国家平起平坐的地位。由此观之,西方电影里解读中国的历程,也正是中国人追求文明与进步的历程。此一历程是没有止境的,未来中国形象要如何呈现在世人眼前,不是掌握在外人手里,而是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既然西方社会逐渐理解中国,传达中国价值观的障碍很显然已经少了许多。过去与国际社会沟通中国的价值观时遇到障碍,便以“西方社会不了解中国”来搪塞而放弃沟通,现在西方社会确实可以理解中国了,中国文化中可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当然值得着力推动并广为传播,同时在与国际社会互动的实践中调整自身的观念,避免文化惯性阻碍了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中国社会接受不少新观念,回顾百年来中国的改变,不光让西方人惊讶,中国人自己应该也有同感。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对人类历史与世界文化曾经有着深远影响,百余年来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挫折不少,而现在国势日盛,在世界未来文明的发展中当然不能缺席,这是中国人的权利,更是无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功夫熊猫》是西方电影,但海峡两岸青年却以充分的自信拥抱、赞美它,这让人对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的前景更加乐观。 (卢伯华 台湾资深媒体人)

编辑:陈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动物园真实版功夫熊猫   11-05-30 10:27
·云南野生动物园上演真实版功夫熊猫(组图)   11-05-30 10:24
·艺术家登广告抵制《功夫熊猫2》网友谩骂其炒作   11-05-24 11:38
·赠台大熊猫圆圆疑似有喜   11-05-13 01:44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