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生事故的广西合山煤业公司樟村井井口

7月10日上午8时42分,第一位获救者41岁的刘加干顺利升井
继7月10日救出2名被困188小时的矿工后,广西合山市合山煤业公司“72”矿难再没传来令人可喜的消息。2名矿工的生还似乎转移了舆论的焦点,以往矿难发生时,网络上的质疑和问责的声音很多,但此次事故发生后质疑的声音却少得可怜。
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政府曾将此次事故归咎于地质灾害有诸多疑点。与每救出一名生还者奖励救援人员200万元相比,事发合山煤业公司八矿2010年安全投入仅40余万,似乎有点本末倒置。
7月10日上午,两名被困188小时的矿工奇迹生还后,只给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八矿樟村井带来短暂笑声。当天下午,救援人员又在井下发现4具遇难矿工遗体。
7月2日中午12时许,樟村井发生采空区垮冒溃浆事故,当班有工人71人下井,其中49人安全升井。事故之初,合山煤业公司及来宾市政府称其为“煤矿地质灾害事故”,但随着国家安监总局调查组的介入,“地质灾害”的字样从7月8日起未曾使用。
7月5日,合山煤业公司事故出台救援激励办法,每抢救出一名生还者,奖励救援人员200万元,而合山煤业公司八矿2010年安全费用仅为40万元。
之后第五天,2名矿工获救,但此后再无喜讯。截至7月12日18时,该事故已造成8人遇难,12人生死不明。
领导是否带班下井难确定
资料显示,原属合山矿务局的樟村井建于1976年,1985年起因销售情况较差停产,1999年随市场需求的上升恢复生产,设计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年销售收入近1200万元。
官方公布的信息表明,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经自治区政府批准、由合山矿务局改制后成立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总部设在合山市。公司拥有8.2亿吨煤炭开采权,跻身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企业、广西50强企业,成为广西最大的煤炭工业企业。
7月8日,记者在樟村井口的“矿领导带班下井公示栏”看到,所公示的却是2011年5月的记录,并无7月2日矿领导带班下井记录。
根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那么,事故发生时究竟是否有矿领导在井下带班?记者致电樟村井矿长刘小华获得的答复是,当时他本人在井口值班,下井矿领导是矿总工。但记者追问总工姓甚名谁,具体下到矿井什么方位时,他则以“很忙”为由匆匆挂了电话。
当地有传言说,事发当时有一名矿长在井下地面附近,但随后第一时间安全升井。由于该矿目前尚未公布被困人员名单,所以此说法暂时无法证实。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井下并无领导被困。
采矿许可证是否到期存疑
记者从合山党建网一份《樟村井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众参与公告》中获知,樟村井2007年获得的采矿许可证已于2010年8月到期。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网站中,一份《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河里樟村井(扩大范围)采矿权评估报告》显示,除了原采矿证于去年8月到期外,还表明“上期采矿权价款为191.23万元”;“依据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采矿权价款缴款收据,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缴清原采矿权的全部价款。”
采矿权评估报告是取得采矿证的必备文件,而这份樟村井的评估报告则签署于2011年3月12日。
那么,樟村井发生事故时是否已经获得新的采矿证和安全许可证?记者就此曾询问来宾市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周长青。
周长青说,目前去追究这个没有什么意义,救人才是第一要务,“据我了解,这个矿的证照齐全,是正规矿井。至于什么时候到期我并不知道,这些证是自治区发的,又属于合山市监管,所以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这几天我都在忙,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7月10日下午,记者就樟村井证照是否齐全问题致电来宾市安监局局长江振文,他答复说,根据“目前矿上汇报,其各类证照是齐全的。但实际情况是否属实尚在调查中”。
记者就此问题询问合山煤业公司总经理苏福朝。得到的答复是:这个得问矿长,他并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