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昨日召开
为期3天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昨日召开。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受省政府委托,向会议作了《201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披露: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6月底,全省查出违规金额200.10亿元。
2010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底,全省审计机关共对1738名领导干部和27名国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市厅级7人,县处级201人,乡科级1557人。2010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共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25件,移送涉案人员39人。查处“小金库”6个。
4单位长期挂账6314万未清理
对9个省级部门单位审计查出:3个单位少计收入817万元;3个单位违规收费113万元;7个单位超预算支出1185万元;3个单位违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75万元等。
23个预算执行单位进行内部审计自查,其中5个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2669万元;5个单位滞留专项资金978万元;4个单位长期挂账6314万元未清理等。
审计6户国企发现:由于投资决策失误、不良债权回收困难等造成资产损失或潜在损失;损益核算不实,影响利润及税金;有的少缴税费及以前年度固有资产收益;企业内部人员违规参股,将国有资产收益滞留参股企业。
3所高校多提管理费1630万
对82所省属、市属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进行审计。
审计16所高校发现:3所高校多提管理费1630万元;11所高校助学金、奖学金发放不及时、少计提5693万元;8所高校违规采购1.08亿元;2所高校违规集资9463万元。
审计15所高校2007年至2009年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和质量工程项目专项资金发现:在项目经费中发放个人费用和补助,购买车辆、支付装修费,违规列支资金等。
审计82所高校银行贷款及其他债务情况发现:教学管理等公共设施盲目扩大规模、重复建设;贷款主体及偿债责任不明晰,缺乏还贷风险意识;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不足,借新还旧率较高;19所高校向校内教职工违规集资。
个别民政部门套取低保补助金
审计全省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发现:新农合统筹基金超支;一些市县滞留新农合资金和参合人员补偿款;有的定点医疗机构药品超标准价加价;个别经办机构超标准、超范围报销补偿款,挤占挪用新农合资金。
审计全省2009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现:财政预算未足额安排低保资金;个别县区民政部门套取上级低保补助资金,挤占低保资金用于弥补经费等;有的超范围发放低保资金。
重点项目核减投资18.31亿元
审计全省2563个重点建设项目,共核减投资18.31亿元。对7个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或项目跟踪审计,挽回或避免直接经济损失886万元,核减投资2.69亿元。
部分灾后重建项目多付工程款
2010年下半年对“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发现:部分项目资金未及时到位,资金缺口较大;部分项目竣工决算多计工程造价、多支付工程款。
对2010年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发现: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较慢,截至今年3月底完成计划投资进度的75%;少配套资金;滞留欠拨资金。
省人大常委会今日首试“专题询问”
今日省人大常委会将对我省
2010年财政决算报告进行专题询问,这是由省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对政府审议“账本”。
会前记者专访了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谭策吾,就此次专题询问的相关情况进行解读。
专题询问是什么?
询问制度在法律中早有规定,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像这样围绕一个主题,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地进行专题询问从未有过。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后,进一步探索依法监督的新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2010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当年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随即,我省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今年3月份启动相关准备工作。
谁来问?谁来答?
此次询问的主题是我省2010年财政决算报告。
此次专题询问将采取联组会议的方式进行,即开大会的方式。时间约为90分钟。专题询问会议上将由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主持,询问人在财经委、预算工委及其他与询问问题相关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产生。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应询人回答询问。
问什么?怎么答?
在问题的筛选上,分别向省人大各委员会、各市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组成部门及预算审查专家咨询组有关成员发出征询函,收集到意见建议和询问题目63条,后经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通过,确定了11个询问题目。
题目的内容涉及收入结构、税收政策、民生、教育、“三农”、医改等重点支出和财政资金管理及财政改革方面的工作。
应询人要针对问题,具体地说明白、讲清楚,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具体用作什么了。
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期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