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儿又离家了,还是翻墙跑的。来师傅追出门,连女儿的背影也没看到。不到一个月,这已是第二次了。来师傅和妻子唉声叹气,满脸焦急。
7月14日上午女儿突然离家出走
来师傅夫妇俩是旬阳县人,来西安打工五六年了,租住在西安城南一城中村,一对儿女在2007年前后转到西安上学。女儿小圆(化名)出生于1995年11月,今年小圆刚参加完中考。夫妇俩说,女儿学习一直马马虎虎,但比较懂事。“我忙完回家,她把饭做好了端到跟前,乖得很。”来师傅说。
7月14日上午,来师傅在工地干活,妻子出门买菜,小圆突然不见了。两口子慌了,给女儿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联想起女儿曾说过想找工作的事,他们判断,女儿离家出走了。
三四天后,女儿才发了条短信,说在一家超市打工。随后的时间里,夫妻俩和放暑假的儿子找遍了西安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也没有女儿的踪迹。其间,几所普通高中打来录取电话,夫妻俩更急了。
8月7日下午街头偶遇女儿,她和一小伙同居
找到女儿的情形正应了那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8月7日下午6时左右,一家三口还在长安区郭杜十字漫无目的地寻找时,突然撞见了小圆!当时女儿一个人,被父母“逮”到并在一再追问下,小圆才说,她和一个19岁的小伙住在一起。
震惊之余,家人来到女儿租住地郭北村,敲开门,一个刚睡醒的小伙手足无措地站在面前。经过一番“审问”,小伙只说自己是陕北人,姓谢,在一家说不上名字的理发店打工,并提供了父亲的电话,但身份证没有,更多的信息也没说。按来师傅的说法,为了留些“证据”,也为了不让两人再联系,他收走了小伙的手机,并删除了女儿的通讯录。
折腾到次日凌晨2时,一家人才带着小圆回了家。一晚上,父母都在劝说,但小圆很沉默。一觉起来,母亲带着女儿逛街,买了新衣服、新鞋。
8月9日上午女儿翻墙下楼又跑了
后面的事更出人意料。8月9日上午9时40分,来师傅记得很清楚,女儿洗完衣服,端着盆子上了楼,突然,儿子大声地叫喊,他跑上楼,看到女儿翻过两幢民宅楼顶中间约一米多高的矮墙,头也不回地跑下楼。他追出门,什么也没看到。“跑的时候穿着白色裙子,还有刚给她买的新鞋。”小圆的母亲痛苦不堪。
一家人又开始寻找,但那个小伙已经搬离了原来的租住处,去向不明。来师傅打电话给“谢父”,起初“谢父”还承认小谢是自己儿子,可再打就否认了。昨日再打,关机。
“她走的时候身无分文,才15岁,我们就怕她被骗呀!”没有一点线索,夫妻俩忧心忡忡。
连续的离家事件让夫妻俩对女儿的评价从“很乖”变成了“看起来很乖”。他们说,尽管收入不高,但给女儿的零花钱还比较充裕,同时也承认对女儿的内心世界并不了解,“有啥心事也不给我们说,我们也没有主动问过。”
第一次离家后,夫妻俩才知道女儿爱用手机上QQ。小圆哥哥提供了妹妹的QQ号,资料显示得很真实,15岁。
“假如这一次能把女儿找到,怎么保证她不会再离家呢?”记者问。
夫妻俩沉默不语……
专家观点
很多家长对孩子只是一种“熟悉”
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认为,目前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将孩子接到城里后,忙于打工挣钱养家,往往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情况,却忽略了与孩子内心的沟通了解,对孩子内心的想法更从未考虑过。“家长自以为很了解孩子,而实际上对孩子只是一种熟悉!”
王国琪表示,对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与孩子内心的沟通,引导他们走出青春期心理、生理的疑惑,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而不是一味地粗暴干涉或放任不管。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宁军实习记者 张林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