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岁的张毛杏很担心18年后信用社找他要贷款

“白条”上救济原因及用途一栏上写着: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
“512”地震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对于甘肃省天水市郭山村三组的22户灾民来说,他们的灾情却更重了——政府承诺拨付的3万元救灾款一分钱没有拿到,反倒每户身上背了2万元国家贴息贷款。
当地红十字会拨付的1万元他们只拿到了一张“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白条,国家安排的2万元无息贷款也不知被谁以他们的名义弄走了。
地震只是震坏了他们的房子,可救灾却留给他们一张纸和一笔债务。
“512”地震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旺川镇的一些灾民手里的救灾“白条”却至今无人给兑现。“白条”的“救济原因及用途”为“红十字灾后重建补助”,打条子一方为当地的秦州区旺川镇政府,持条人分别为当地郭山村三组的22户村民。
天水市秦州区旺川镇一名领导向记者解释说,之所以出现“白条”,是因为天水市红十字会承诺的款项一直没有到位。天水市红十字会则拒绝对外公开款项拨付手续,称自己只接受上级查询监督。
省上要检查 当地紧急打补助款“白条”
旺川镇郭山村距离天水市区120公里,属天水比较偏远的自然村落之一。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该村三组的22户人家全部受灾。由于当时所居住的地方存在地质隐患,所以当地有关部门在勘察调研后决定,将郭山村三组的22户人家整体迁移到2公里外的另外一处田坝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置。
2009年地震一周年时,村民们从广播上听到,天水市红十字会承诺给该村22户人家一笔“重建补助款”,金额为每户1万元。久等不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郭山村村民代表张海明就打电话到天水市红十字会询问,结果被告知这样的款项“不对个人,是逐级拨付到基层组织的”,具体让他们去找镇政府问。
2009年9月下旬,张海明等人到旺川镇政府询问,结果被告知是有这笔款项,但还没有拨付下来。村民们对此答复不满意,镇上就让他们回家等消息。
当年秋冬季节,村民们听到一个消息,说甘肃省红十字会将派员到天水各地检查救灾款的落实和发放情况。于是村民们决定等省上的人下来,然后反映该情况。
但没过几天,村干部和镇干部便一起来到郭山村,给每家每户送来一张制式的“救济款(物)四联单领据”,数额为7500元每户。条子上有时任旺川镇党委书记魏毅的签名,经办人为时任副镇长安永平。有村民问送票的干部,红十字会的灾后重建款不是每户1万元嘛?条子上为啥只有7500元?副镇长安永平解释说,红十字会的钱分两期拨付,首期为75%,其余款项等房子盖好验收后再拨付。
村干部告诉大家,如果上面的人来检查,这张条子就说明钱已经拨下来了,最近就会发放到各户手中。
但不巧的是,后来由于天气连续下雨的缘故,甘肃省红十字会的检查组临时改变了路线,没来郭山村。
“红十字会承诺的许多救助款项至今未到位”
“有张白条终究比啥都没有好,好歹还有个盼头,万一政府真的发钱,有个条子也好说话”。
抱着这样善良的想法,许多村民对于这张“白条”格外重视。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张白条就是现金,就是国家对自己的照顾和帮助。
该村64岁的村民张建周将白条装在一个信封里,然后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最后又藏到了箱子底。
但让村民们失望的是,两年过去了,再没有人提过兑付白条的事。村民们打电话问天水市红十字会,对方让找秦州区,区上又让找镇上,镇上说红十字会的钱至今没下来。
就这样,至今白条还未兑现成为现金。
8月11日下午,旺川镇镇长石成玉对华商报记者解释说,他和镇党委书记都是从外地刚调过来的,具体事情不清楚,但据他所知,红十字会在“512”地震后给基层承诺的许多救助款项至今都没有到位,这也是许多村民手里持有“白条”的主要原因。“镇上没有收到钱。村民要说法,一些镇上只好打白条。”
8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天水市藉河北路的天水市红十字会。在说明来意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拨通了该会负责人周长生的电话,让记者具体和周讲。但蹊跷的是,在听记者说完情况后,周长生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让记者去找秦州区民政局。
记者表示只是想核实看一下这笔救灾款是否拨付到位的相关手续。周长生问记者,我为什么要给你看?记者说红十字会的善款来自全社会,有义务向社会和媒体公开啊!周长生很不耐烦地说,“我们只接受上级监督,只对我们的行业负责”。说完就挂了电话。
8月1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致电甘肃省红十字会,希望了解该省红十字会对灾后重建资金的拨付管理情况,以及天水市郭山村三组村民反映的情况。一位女工作人员表示要请示相关领导,随后再和记者联系。但截至记者发稿,甘肃省红十字会没有给记者答复。
相关新闻:福建“大肚女孩”辞世月余 红会募捐款还未送到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8月16日讯 “大肚女孩”苏田田辞世已35天了,可直到昨日,她的母亲郑金凤才接到龙岩永定县红十字会的通知,让她来签收当地爱心人士通过红会捐出的5万元善款。虽然字签了,但何时能拿到钱,还是一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