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旭刚
昨日,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及沣惠南路“双改单”首日运行。虽然,各方对“双改单”可能引起的堵车等负面后果,已有心理预期,但现实似乎还是超出了想象,唐延路以及沣惠南路都遭遇了严重堵车,不少上班族不得不接受上班迟到的堵车后果。于是,市民就难免有所怨言,坊间的批评声也是四处可闻。
相信,对于市民的怨言,此番“双改单”的推动者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多少也是有些委屈的。毕竟,“双改单”的初衷,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高新区堵车严重的交通现状,而且,在试行的初期,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出现局部新的交通阻塞,原本就是预料之内的事情。现在,市民在“双改单”首日即表现出一种不理解的情绪,推动者因此而感到委屈,自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一边是市民的怨言与批评,一边却是推动者的好意与委屈,这矛盾吗?应该说,一点也不矛盾。要知道,没有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可以一步到位,让所有人满意,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在启动之后,必然会有正常生活被打乱的阶段,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批评声随之而生。因此,无论是受公共政策影响的公众,还是因影响了公众而受到了批评的相关部门,都需要对对方以宽容待之。
某种意义上而言,类似“双改单”这样的交通实验,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无论前期的方案自我感觉做得多么完美,但进入现实之后,多少都会有超出方案的地方,多少都会有让人猝不及防的地方,因此,在前期努力完善方案的基础之上,能否根据实际情况迅速修正方案完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昨日的堵车中,司机的不适应成为一个重要原因,而司机的不适应似乎可以说明,“双改单”的前期宣传多少有些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红绿灯未能及时调整,似乎也说明“双改单”有考虑不周之处。很显然,类似这些问题,急需一个妥善的修正与处置方案,而能否及时修正,也关系到“双改单”的成败。
事实上,此番唐延路及沣惠南路的“双改单”,并非西安第一例影响巨大的交通实验,2009年8月就曾在南二环上加装过隔离栏,但未满一月,隔离栏就被拆除,此事当时亦是议论纷纷、影响巨大。由此不难看出,对于城市主干道上的类似加装隔离栏、“双改单”这样的重大调整,相关部门唯有谨慎再谨慎,细心再细心,才能将必须的试错成本降到最低,才能最小程度地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
不过,无论是在“双改单”首日有所怨言的市民,还是“双改单”的推动者,批评与改革的终极目标都是相同的,即,都希望城市道路多一些顺畅,少一些拥堵。因此,在试行的七天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最大的任务。而且,越早发现问题,越早解决问题,市民的生活也就能越早恢复正常,怨言自然就会越早消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