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西安市总共建设6条地铁线路,总长251.8公里。共设16座换乘站,150座车站(不含一号线东、西延伸段),10座车辆段,4座停车场,2处控制中心。轨道交通线网形成“棋盘+放射式”网状结构布局,线网中一、二、三号线为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四、五、六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的辅助线,主要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对线网进行加密完善。争取到2017年,6条线路全部建成,全面解决城市拥堵的交通瓶颈。
1号线
纺织城——后围寨
2009年开工,2013年建成
线路东起纺织城车站,西到西大门后围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向西,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7座。远期规划一号线西延伸段:从一号线后围寨车站沿西兰公路一路西行,跨渭河后沿咸阳市人民路至咸阳市人民广场,长度约12.5千米;东延伸段:从一号线纺织城车站东北向跨灞河,经洪庆、斜口镇至临潼,长度约17.4千米。
功能分析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期间路面上连接西宝高速、西兰公路、西户公路、快速干道、西宝高速疏导线等,是西安市西向对外交通枢纽;纺织城东向连接西潼高速、西潼公路、西蓝高速、西韩公路等,是西安市东向对外交通枢纽。线路中连接玉祥门,城市中心北大街、康复路批发市场、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远期规划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度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因此,从一号线在城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号线
铁路北客站——韦曲
2006年开工,2011年10月通车
线路北起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向南经城运村,沿未央路穿越古城墙后,经省体育场到终点站韦曲站。线路全长26千米多,设车站20余座。 远期规划二号线从西安铁路北客站向东北方向延伸至草滩镇陈家堡,长度约为6.13千米。
功能分析 该线路为西安南北向主客流走廊,将郑西高铁西安北客站、城市中心钟楼、小寨商业文化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线路北端连接西铜高速、西延高速、210国道,南端连接西康高速,是南北向对外交通要道。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号线
新筑——侧坡村
2011年5月开工,2015年建成
线路北起灞桥新筑镇,向南延伸至香湖湾后折向西南,跨灞河后南行经辛家庙,沿东二环经至西影路后折向西,沿西影路西行经丈八北路至周家寨后折向南,到终点长安侧坡村。线路全长44.3千米,共设车站30座。
功能分析 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线路起于新筑镇,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河综合开发区、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可大大缓解沿线交通压力;对外连接西阎高速、西户高速、210国道;同时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符合西安市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三号线与一、二号线共同构成规划线网中的骨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