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着神木县窟野河滨河大道一直向北,放眼望去,一幢幢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纵横交错,一个南连神木城区,北接店塔工业重镇,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神木新村已现雏形。
曾经
给说个媳妇 “奖”三间房地基
“我们二组是山上移民下来的,共有70多人。1970年移下来一部分,1973年后分两批陆续全部移下来,占的都是一组的地,一间房地基价格从开始的300元到600元不等。那时,一组村民生活也很困难,后生好多娶不到媳妇。村里出了一条规定,谁能给一组后生说下媳妇,说成一个给三间房地基。二组的折文清、巫存柱分别给一组的宋春生、宋学怀说成个媳妇,各换得三间房地基。”神木县麻家塔乡红柳林村村主任、二组村民杨存生回忆起当年的艰难仍然记忆犹新。
据杨存生讲,移民下来后,政府协调一组给二组调了90亩土地,作为耕地。2007年县政府因新村修西环路,和我们村协商征用我们村集体土地。林草地每亩6.4万元,征用后政府再将其中的40%,返还给村民,作为建设用地。村民住房正窑洞每平方米520元,小房每平方米480元,自己的四间正窑、九间小房共获得17万元的补偿。第一批包括房地基共征用了50多亩,给村民返还住宅建设用地31亩。所有补偿费当时全部到位。2008年8月份村民全部搬迁至现在政府给的临时安置房中。政府给村民两年的租赁费,每人每年1200元。同期,政府征用一组的集体土地返还的住宅用地380多亩。
政策
要钱还是要地 村民可自主选择
据了解,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2006年,神木县确定将县城以北的麻家塔乡部分村组及国有滩涂地作为神木县城的拓展延伸,纳入城镇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新村主要以教育、医疗、塌陷区移民安置和扩大就业机会的物流等相关支撑产业为主。神木新村总规划面积为11.3平方公里,与旧城规划相连。在规划范围内土地有两类:一类为窟野河国有滩涂地,一类为集体土地。记者在神木县国土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1990年,神木县河道管理站与窟野河沿岸的包括红柳林村所在的麻家塔12个乡镇,签订河道管理协议,明确麻家塔乡所在区域的9804.5亩滩涂地属国家所有,由县河道管理站依法进行管理。1992年,神木县政府给河道管理站核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神国用【1992】字第02032号)。
记者在红柳林村一组采访时,看到村民手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显示,发包方为:红柳林村,发证机关为:神木县麻家塔乡人民政府。承包期限从1998年至2028年。神木县国土局相关人员表示,红柳林村民委员会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未经河道管理站认可,实属发包主体不符。鉴于该村部分村民在该地块内有过耕种历史,县政府以划拨方式,给予村集体40%商住用地158.8亩作为补偿。
9月23日,记者在神木县国土局了解到,今年4月,陕西省政府以“陕政函【2011】75号”批准了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县城规划已将该区域纳入新的城市规划范围。截至目前,该县共上报省市政府审批土地 5373.63亩,已供地 3448.605亩,正在建设或建成的项目均已取得合法用地手续。
“2007年,为397亩河滩地召开了多次村民大会,政府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是每亩补偿3.6万元,一次解决;另一个是适度补偿后,征用后政府返还40%给村民。最后征得村民一致同意,选择要地,由村民代表签字,与政府达成协议,政府将其中40%返还村民。实际讲,政府办的是好事,带动了村民致富,我们双手欢迎。”时任一组组长的宋买田对政府的做法非常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