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愿放弃读书,口说无凭,特立此为据。”末尾处工工整整地加上自己的姓名夏胜辉及“2011年11月14日”后,他看了约10分钟电视,随后,上床休息。
昨日一大早,他“头也没回地”从咸阳三号桥中央纵身跃下。
13岁的他,青春尚未绽放就已悄然凋零。截至昨日下午6时许,尸体仍未找到。
现场 家长悲伤过度数次昏厥
昨日上午10时许,咸阳三号桥事发处上百市民围观,桥两侧百米车道被三轮车、摩托车、私家车等占满。人们三五成群议论着,“那么小的年纪,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会选择轻生?”
桥中央处,不时有人探看桥下,水面浑浊,水流湍急。大家都说,少年就是从那里跳下去的。
不远处,少年的父母被人群围住,两位家长瘫坐在地。看上去30多岁的样子。市民说,两人因过度悲伤,从一个多小时前到达现场起,哭昏厥了数次。110报警平台显示,报警时间为昨日上午8时20分。
报警的是名叫李保欣的公交车司机。李保欣在电话中说,昨日上午8时20分许,他开车至三号桥北头时,隐约看见桥中央位置栏杆内侧,有人一手扒着栏杆,呈半蹲姿势。“不好,有人轻生。”李保欣加大油门驶向轻生者,不想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那人已从桥上跳下。他赶紧报警。
“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李保欣对少年的轻生行为表示“很吃惊”,车上不少乘客也目睹了,“他头也没回径直跳下去了。
讲述 12月4日就是他14岁生日
“真没想到,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这条路。”现场一名男子哽咽道。他眼睛红肿,名叫卢权,是少年的舅舅。
卢权说,外甥名叫夏胜辉,今年13岁,下个月4日,就是他14岁生日。这学期,夏胜辉才从四川广元老家转学至咸阳,读初二。
十多年前,孩子的父母到咸阳打工。那时,夏胜辉刚刚学会走路,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逢年过节,才能见上回家的父母。
“平时两个老人有些宠他,有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他。孩子从小开朗,有些倔。”卢权说,虽如此,但他印象中外甥的成绩一直还算不错,在班上属中上等。
去年上中学后,夏胜辉的功课一下多了起来,考虑到压力大,与爷爷奶奶无法有效沟通等问题,这学期转学至咸阳。“孩子到咸阳满打满算还不到3个月。”卢权再度哽咽。
转学至城市后他迷恋上网游
在小姨卢琴看来,转学后的夏胜辉变化很大,“以前姐、姐夫回家看他,他还表现得很高兴,也乐意与爸妈聊天,但转学后,很少与父母沟通。”
此外,从农村转学至城市的夏胜辉还迷上了网游。舅舅卢权讲,夏胜辉曾对他说过类似“每天不上网,我就觉得心里难受得很”的话。
学校每天下午5时30分放学,但夏胜辉回家几乎都在晚8时以后,而学校与他们的住所,骑自行车只需4分钟。
“他还是嫌我们上回没给他买电脑,一定是这样,一定是。”情绪稍微平复后,少年的父亲夏志说,十几天前,孩子希望能给他买台电脑,当时的理由就是,“这样可以方便上网”。
外出打工十多年,家境也算殷实,但考虑到孩子迷恋网游不好,夏志拒绝了孩子的买电脑要求。之后,他与妻子多次听到孩子说过“生活怎么这么没意思”、“不想上学,想回四川”等类似的言语。
轻生前夜他立字据放弃上学
少年的母亲卢彦说,因买电脑遭拒,夏胜辉曾三次离家出走,虽然每次都被找回,但“从他的话中就能感觉到,他已经有轻生的念头了。”
事发前一天,夏胜辉就已离家出走了一天,到晚上8时许,他“才又慢悠悠地”回了家。然而,据其父亲讲,回到家后,“他就不停地鼓动我们不要再逼迫他上学了,他真的不想上学了。”
为缓解孩子的情绪,当晚,夏志与妻子装作暂时答应了孩子的辍学要求。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时兴起的夏胜辉竟当即取出笔和纸,就放弃读书一事立了字据:“我自愿放弃读书,口说无凭,特立此为据。”
轻生前写下“三号桥”
昨日早上,夏志与妻子7时许起床。他们习惯性到儿子房间叫他起床上学时发现,夏胜辉早已起床了,但他表示,自己不会上学去,“字据都立过了”。
无奈,夏志以“给班主任老师打个电话,感谢人家这么长时间来的照顾”为由,让儿子跟班主任通话,他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借此机会让班主任说服儿子重返校园。然而,约五六分钟后,夏胜辉从房子外走进来,放下手机,还是不愿意上学去。
就在夏志与班主任通话时,他看到儿子走出了家门。没背书包,没带课本,没换衣服,没跟他说任何话。
夏志走进房子,发现儿子头天晚上所立的那张字条下多出了几个大大的字:三号桥。而这,也成为夏胜辉轻生前书写的最后三个字。
印象
“他曾说父亲不喜欢他”
与其亲人讲述不同的是,在夏胜辉班主任屈老师印象中,夏虽然转学来时间不长,但与周围同学相处还算融洽,“孩子性格挺内向,挺乖,很多老师很喜欢他。”
至于夏胜辉父母所说他喜欢上网的情况,屈老师表示“好像有这种情况”,但因上网逃课的情况却不多。
屈老师说,早在事发前一天夏胜辉就没去学校上学,她还因此打电话给夏的父母询问情况。昨日早上,夏在电话中向她表示,自己以后不会再去学校上学了。“我还正劝着他呢,他就把电话挂掉了。”
“真没想到,这么乖的一个孩子,会选择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前从未发现他有轻生的念头。”屈老师表示,她已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他们都对夏的这种行为表示“很痛惜”。
夏胜辉同班同学袁强,也是在这学期转学至咸阳的。两人都住在安谷村,相隔不足20米,经常一起上下学。
袁强说,就在上周周一时,他还听到夏胜辉的父母吵过架,“吵得很厉害。”放学回家的路上,夏胜辉对袁强说,自己心情非常不好,“他说爸爸不喜欢他,他想回四川。”
呼吁
让孩子尽早接受生命教育
国家高级心理教练、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李豫成不断重复,“实际上,还有很多个‘夏胜辉’,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李豫成将夏胜辉归至留守少年的行列中去。较之目前学生在校园里接受的德育教育等,李豫成认为,让孩子尽早接受生命教育才是最重要的。“生命珍贵,但很多年轻人他就是不知道这点,很可惜。”李豫成说,具体到夏胜辉,他轻生的念头其实早已萌发,如果他有敬畏生命、生命诚可贵等意识,实际上他完全有很大的时间与空间,将自己这种轻生的念头及时扼制住。
“比起日常的嘘寒问暖,其实现在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心、关爱。尤其是留守孩子,更应该注意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本报记者黄香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