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营纵横多年
宋基绿城玉园并不是河南宋基会染指的唯一房地产项目,房地产也不是河南宋基会参与的唯一商业方向。
10月22日,建业 河南宋基会———联盟新城楼盘首度公开发售。该项目即是,河南宋基会旗下的河南宋基投资有限公司与河南建业集团联合推出的。
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西南部,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总投资约30亿元。楼盘所在区域是周口市民眼中公认的富人区,区内多为高档楼盘。联盟新城的房屋均价比目前周口市房价高出千元左右,达到每平方米4500元以上。
除在周口合作开发这个多达1500亩地的房地产项目外。河南宋基会旗下公司还开发了信阳楚王城住宅、信阳水产市场、信阳国际建材港等多个项目。
对外宣称隶属河南宋基会的河南宋基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受河南宋基会委托对公益基金进行投资管理,是河南宋基会公益基金保值、增值的平台,其主要业务包括:教育科技文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工商贸农林牧业投资、房地产业投资、信息产业投资、能源投资;发起、设立和管理各类风险投资基金;进行各类的投融资和融资担保等。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这个条例去掉了“基金会不得经营管理企业”的规定。这个政策动向,使河南宋基会看到了无限商机。
据河南宋基会有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2005年,河南宋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入股原河南江隆置业有限公司,出资1410万元,控股47%,公司更名为河南宋基同济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宋基同济置业),从此时开始,宋基投资决定将重心全面转移到房地产行业,并开始大规模“囤地”。这位负责人还介绍,在房地产领域,宋基投资与合作伙伴们下一步还将把目光投向养老地产,准备开发新型的老年社区。
不过,在2005年之前,宋基投资最主要的商业模式,是向企业发放贷款。河南宋基会相关负责人在日前接受财新传媒记者专访时称,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宋基投资提出了“投资换取捐赠”的概念,即企业在按照合同约定还款付息后,作为一种报答,再向基金会进行限定性捐赠。
河南省商丘市中级法院去年审结的商丘市的恒兴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兴纸业)与河南宋基会之间的一场借款纠纷案,解读了这种“投资换取捐赠”概念。
记者从终审判决书中了解到,在这起借款纠纷案中,恒兴纸业向河南宋基会借贷800万元,为期三个月,没有约定利息,却约定需向基金会捐款165万元,由于拖欠债款迟迟未还,被告上法庭。一审法院认定,宋基会与恒兴纸业的借款合同违反了金融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尽管未约定利息,但以捐赠为前提,变相收息,系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因而合同无效;165万元中已捐赠的135万元,也被视为恒兴纸业归还的本金。但二审中,法院却以“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为由判定合同无效;同时,135万元被认定为捐赠,本金另需偿还。
尽管法院判决合同无效,河南宋基会的“投资换取捐赠”的模式却未被否决。宋基投资至今仍在采用此种方式放贷。
据媒体报道,其负责人透露,仅去年就有一到两个亿的捐赠额进账。从宋基投资成立至今,河南宋基会至少有5亿元的捐赠来源于“投资换取捐赠”。
“公益医保”筹得巨资
河南宋基会的商业版图,需要巨额资金铺路。宋基会在成立之初,总资产长期为零。到2007年年底时,这一状况尚未改观。
记者在相关资料中了解到,宋基会的资产呈现急剧增长是从2008年之后。2008年时,宋基会总资产为15.6亿余元;2009年,总资产为21.1亿余元;2010年,总资产更高达29.8亿余元。
宋基会如何在短时间内实行了“零的突破”?
通过河南宋基会2010年度的工作报告,可以窥到其中的奥秘。在2010年宋基会10亿多元的年度捐赠收入中,有7.63亿元的收入来自于自然人的捐赠。这意味着,所有捐赠中有高达百分之七十五的份额来自普通民众。
而河南宋基会又是怎样调动普通民众的“捐款热情”呢?
曾有媒体报道,据河南宋基会的主要负责人介绍,2010年,向基金会进行限定性捐赠的个人就达到30万人以上,人均捐赠在一万元以上。这些捐赠并不直接投入于公益项目,而是指定用于投资运营。作为“回报”,所有作出捐赠的个人则可以获得“公益医保”待遇。
所谓“公益医保”是河南宋基会独创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由其下属单位河南省公益医保发展管理中心开展业务。
记者在河南省公益医保发展中心柘城办事处的介绍中看到,“凡年满6至65周岁的自然人均可办理。办理人需将5000元至10万元现金通过指定银行存入河南宋基会,带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持存款凭条到县办事处办证,公益医保期限为一年,期满后所存金额将如数返还。”
参加公益医保好处很多,可以领取医疗资助金,领取受赠意外伤害保险(1万元至30万元),领取住院医疗补贴(30天至90天),免费体检身体一次,全省内定点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减免10%至25%。
诱人的医保补贴,使得柘城办事处仅成立一年多,全县就有276户农村和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公益医保。
“农民办这个公益医保,都是冲着一万元每年400元的利息来的。”河南宋基会在漯河市临颍县的一位村级公益医保代办员向媒体介绍。
“公益医保”的脉络在河南迅速铺开。河南宋基会网站显示,河南省公益医保发展管理中心目前已经在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设立了17个办事处。
仅临颍县一个村,一年通过公益医保,就向河南宋基会缴纳了180万元。
大批资金源源不断地由农村汇到了河南省公益医保发展管理中心,然后被用于河南宋基会旗下众多公司的投资、放贷业务。
如此一来,占宋基会捐款绝大多数份额的个人捐款,就流入了商业领域。这也造成了公益事业费用和它的净资产极不匹配的状况。
记者发现,2008年、2009年、2010年三个年度,在全部基金会中,河南宋基会净资产连续排名第一;捐赠收入2008年度排名第四;2009年度和2010年度连续排名第一。与此同时,公益支出方面,2008年度排名46位;2009年度排名第25位;2010年度虽再次上升,也只列第17位。
根据河南宋基会的年度工作报告显示:河南宋基会2010年度总支出为1.42亿元,其中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是135.34万元,行政办公支出151.74万元,用于公益事业支出的善款数额是1.39亿元。2009年度总收入是6.32亿元。
如果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来计算,2010年度应花掉4.41亿元。也就是说,2010年度有高达3.02亿元没有用于公益事业支出。
宋基会背景深厚
据记者了解,宋基会搞“有偿捐赠”并非首次。
早在2006年10月,河南省公益医保发展中心开展的公益医保的做法,曾被新乡的媒体曝光。河南银监局新乡监管分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管理中心给客户发的医疗救助金相当于银行利息,这显然不合适,因为给客户发放利息只能由已经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的银行进行操作,而管理中心并不具备这种资格。
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位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回忆称,2005年前后,河南宋基会在省内开展大规模的“有偿捐赠”的做法,曾引起省级领导的警觉,召集多个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将“有偿捐赠”定性为非法集资。后由民政厅“调停”,给予河南宋基会三年时间返还资金。到2008年,河南宋基会已返还了5亿至6亿元的“捐赠”资金。
而当记者想探究宋基会是否又再次涉嫌“有偿捐款”时,相关部门三缄其口。
11月11日,记者来到郑东新区管委会,负责媒体接待的信息中心孙主任告诉记者,上面有文件,不得私自安排记者采访。
对于河南宋基会暴露出来的问题,河南省委统战部、省民政厅、省政府金融办等有关单位已于今年9月初组成调查组,对媒体所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但时隔两个多月至今未见调查结果。
国家审计署自8月份开始,对河南宋基会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项目和河南宋基会承办的河南省公益医保发展管理中心及河南省宋基投资有限公司的审计仍在进行之中。
有媒体报道,河南宋基会背景复杂,其管理层多系高官和老总。由上至下、行政主导的基金会设立模式,让河南宋基会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定位的尴尬。河南宋基会游走在市场和公益之间。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则直指其有错位之嫌。“一个公募基金会,收入的70%应用于公益。而河南宋基会,收入的70%至80%是限定性资产,是用来投资的。这还叫公益吗?”
更有网友呼吁,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把这样的机构定义为慈善机构,公众再没有必要为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机构充当冤大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