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得不看病吃药却又为高药费头疼的老百姓来说,“到医院看病,拿处方去药店买药”是很多人的选择,但要把处方从医院拿出来却不容易。记者探访10家医院,有6家都拿不到处方,有些“处方药”在外面也买不全。
衣食住行、居家生活、求医购物、娱乐休闲,有哪些事让你欣喜或困扰?欢迎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8880000反映,本报记者将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采访,寻求答案,为管理部门征集建设性意见。
市民反映
看个小病花了2000多元
时间:2011年12月9日地点:文艺路附近一医院市民季先生看了个小病,花了2000多元。“看到护士拿着处方领着我去交钱取药,我还以为这家医院服务好,走出门后才明白,医院害怕我拿着处方到其他地方买药。”季先生说,医院所谓的“温情”只不过是“营销”策略,因为处方自始至终都在护士手里。
记者探访
见不到处方看“钱包”开药
针对季先生提供的情况,记者以胃痛为由来到季先生看病的医院,挂号处工作人员细心指点,要求填写个人信息。
随后,记者到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除了主治大夫,还有两名助理医生。三位医生未询问记者是否吃饭,就劝说记者做胃镜检查(根据常识,做胃镜需要空腹4小时以上),并称“做胃镜要有经济实力”。
记者最终拒绝做胃镜,医生便开始试探记者身上带了多少钱,确定后填写处方,助理医生拿着处方带记者交钱拿药,在此过程中,记者没有看到处方,且所开药品价格与记者所带钱数仅相差两元。
“专供药拿处方也买不到”
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五路口附近一医院“就诊”,该院主治大夫让助理医生陪同记者交钱拿药,“能不能把处方给我?”记者问。“即使拿着处方在外面也买不到药,都是药厂给医院专供药品。”大夫称。
随后记者来到火车站附近一医院,遭遇同样问题,主治医生叫助理医生陪同记者去交钱,处方始终在助理医生手中。
记者又以患者身份探访了其他三家公立医院,均被要求检查相应项目,当时也未能拿到处方。
拿到处方也没买全药品
那么,患者拿着医院提供的处方,是否能在外面买到药呢?
昨日,记者以患者身份来到西华门十字一医院,主治大夫询问病情、填病历、开处方,记者拿着处方来到一家医药超市,坐堂老中医看后表示,不知道写的什么药。记者返回该医院收费处,收费人员直接输入挂号票上的患者姓名就确定了药品价格。工作人员介绍,医生在办公室开了电子处方,从局域网直接就到了药房。
黄雁村附近一医院,主治大夫给记者开了处方,记者来到医药超市,处方上的部分药品找不到同批号、同厂名的,只有与之类似的药品。
记者又到其他两家公立医院“就诊”,处方药品中,仅有极个别药在医药超市能买到,更多的是医院的特供药或自配药。
各方说法
医院:不给处方是为患者着想
有患者质疑医院不给患者处方,是为了控制病人外出买药。西安一家医院办公室负责人说,与医药超市相比,医院药价是有一点偏高,目前医生看病收费低,医院要生存,只能以药养医。
“病人持医院的处方到其他药房购药,万一出事,责任无法说清,一些患者将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归咎于医生和医院。”该负责人建议,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处方上注明“外出取药责任自负”字样,由患者自己选择买药的地方。
律师:不给患者处方属侵权
陕西众邦律师事务所李小东律师表示,患者到医院看病,与医院之间构成两个法律关系。一是诊疗服务的法律关系,医院有义务为患者诊断病情和开出药方。其二是药品买卖的法律关系,患者有权决定是否购买药品及是否购买该医院药品。医院不给患者完整处方,涉嫌违反公平交易原则。本报记者陈思存
实习生杨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