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抗战时与妻儿在河南失散 西安91岁老兵寻亲人65年
http://news.hsw.cn    来源: 阳光报  2011-12-22 05:4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盘点2011全球十大怪新闻
盘点2011全球十大怪新闻
留守儿童的“全家福”
留守儿童的“全家福”
·媒体解读年终奖:员工提前离职也该拿“年终奖”
·罗永浩再砸西门子冰箱 韩寒贡献冰箱藏郭敬明照片
·西安北辰村发现一具14岁初三女生尸体 被弃垃圾堆
·希拉里就金正日逝世发表声明 称为朝鲜人民祈祷
·一瓶硫酸迎面泼向妻儿 儿子希望凶手爸爸尽快归案
·假冒警察朱雀大街劫2人 车上毒打逼问银行卡密码
提起当年抗战的事情, 王志恒老人依然慷慨不已

  ■实习记者张直文/图

  他四岁丧父、八岁辍学、十五岁做过学徒、十七岁加入西北军;他为护送首长家小、痛失妻儿。91岁高龄的老人,60多年来为寻找失散妻儿多方打探却未得结果,每当想起此事就会黯然神伤,但他却不曾后悔。他就是咱们西安市长安区的抗战英雄王志恒。也许你不知道他是谁,但你一定会为他的故事所打动。

  老人自述:

  为保首长家小,妻儿失散

  12月19日下午,记者在西安市长安区见到了王志恒老先生。王志恒老人讲:“我是1921年农历11月22日出生于西安,4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与母亲兄弟相依为命;8岁因关中大旱而辍学;刚满15岁就到西安城隍庙后街西道巷恒昌织袜厂当学徒;17岁那年便到西北军当了兵。”

  老人告诉记者,抗战初期,西北军改编为17路军下属38军,他所在部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在山西中条山布防。1938年,他所在的38军司令部手枪营特务排,驻扎在山西平陆县沟西村。先后参加了“望塬沟战役”和“北坡战役”。1946年,38军移防河南巩县,正值国民党清党行动,王志恒为护送团长杨志新和营长张志明 (二人均系共产党员)家小到达安全地区,与妻子张爱贤、儿子王豫安从此失散。

  1949年5月,西安刚解放,王志恒回到家乡,为解放军支前运送粮草,担任过灵沼民兵队长;参加声援抗美援朝;西安民兵在北郊集训,习仲勋、赵寿山在皇城向他们授旗;1955年,王志恒带领民兵参加了新河开挖会战,受到当时长安县人民政府的表彰。

  老人说,时至今日,他活了90多个年头,身体还可以,头脑也清醒,唯一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找到失散65年的妻儿。”

  失散后多次回河南寻亲 老人还能提供这些信息

  据老人讲,他的妻子叫张爱贤,1922年生人,系河南巩县孝义镇水峪沟一大户人家的女子;其子王豫安生于1945年。1946年他与妻儿失散,多年未得相见。

  解放后,老人曾经多次回到河南巩县寻找妻儿,回去次数之多,老人现在已经无法回忆起具体年份,距离现在最近的是1998年和2005年。虽然多次回去寻找,但仍然是杳无音讯。如今,王志恒老人年事已高,不能再奔波了,希望了解河南巩县孝义镇水峪沟相关情况的朋友,能帮他在最后年月找到亲人。

  收容散兵有功,被提升为副排长

  老人回想起当年的激情岁月时讲到:“1940年,38军驻守山西中条山的望塬沟,隔黄河西与合阳县相望,由38军教导团长李振西防守望塬沟,调我们特务连协防。望塬沟战役打得最为惨烈,我们一个连死得只剩下几个人,沟内尸横遍野,敌人清场时,我用两具尸体压在身上,他们没有发现我,我才逃过了一劫。”

  北坡战役中,在日军合围包抄、守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战士们用石头击退敌人。在另一场战斗中,我们被敌人逼到黄河边的土崖上,战士们在‘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喊声中纷纷跳入黄河,我看着战友们被水卷走,而我因腿部中弹受伤,躲进了岸边蒿草滩里,在泥中趴了两天一夜。待敌人退去后,我收容了52名散兵、两挺机枪,交给了副团长张平世。北坡战役虽失利,而我因收容散兵有功被提升为副排长。”

  因为义释地下党,被降职为二等兵

  “1940年10月,38军移驻河南,我被调到孔从洲师侦察连。有一天战斗间隙,我跟两名战士在沟坎上摘枣时,发现一个日本人在阵地前瞭望,我们三个迂回到跟前,活捉了那个日本少佐军官,缴获了战刀、手枪和一副望远镜。”

  王老回忆起当时情景说:“日本人用的望远镜就是好,我把战刀和手枪都上缴了,留下这副望远镜。”说到此时,王老显得非常骄傲,十分兴奋。

  第十七路军军史研究会负责人杨新铁说:“1940之后,王志恒被提拔到38军孔从洲师手枪营当排长。参加攻打凤凰嘴、桑岭寨战斗。有次战斗易守难攻,一个营曾上去三次,均未攻下,生还者无几。王志恒奉命任第四批奋勇队队长,其实这就是‘敢死队’。他和53名战士,光着膀子,左臂都扎一条白毛巾,抱着必死的信念,身背马刀,手握短枪,摸黑攀石登上城头,跳入城内麦草垛上,点燃麦草,一阵喊杀,把敌人吓得弃城而逃。桑岭寨战斗后,他被调到团部提拔为中尉副官。”

  “在北坡战役后,因司令部一副官的地下党员身份暴露,关押在手枪营。我奉命带班看押,出于对他的同情,我就告诉他,让他趁黑夜越窗逃跑。之后,我也受到了军法处置。我带上了九斤脚镣,但军法处长力保我不死,将我开释,我也因此被降职为二等兵”,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王老先生没有丝毫后悔,他只是觉得自己当时应该那么做。

  为保首长家小 与自己妻儿失散

  王老先生说,1946年,38军移防河南巩县。师长孔从洲率部在巩县孝义镇起义。当时风声很紧,国民党清党还在继续,军统、中统已觉察该部队的动静,要先下手逮捕共产党人的家眷老小。当时我在团部当副官,团长杨志新和营长张志明均系中共党员,也是被敌人监视的对象。在这非常时期,我受杨团长委托护送两位首长的家小,我接到命令就出发,没有时间回家安顿我的妻儿,我把杨志新的家属送到河南郑州安排好后,又把张志明的妻子儿女三人送到河南郑州北小集镇岳丈家。

  当我把一切安排妥当,返回驻地时才发现部队已经起义开拔,街上到处张贴布告,搜捕起义军人和共产党人,起义部队已安全转移到敌人包剿圈以外去了。当我开始寻找自己家小的时候,已不知妻儿去向。

  其妻张爱贤,1922年生人,系巩县孝义镇水峪沟一大户人家的女子;其子王豫安生于1945年,此次离别成了王老先生与妻儿的诀别,造成老人终生的遗憾。但老人却说不后悔,因为自己保住了首长的家小,完成了任务。老人回忆起这一段历史时,不经意间,他的眼圈湿润了。

  曾在山西背盐谋生 西安解放才回家

  “1946年下半年,我不敢回巩县,也不敢回家,就卖掉了战马及手枪,流落于山西、河南,后来在山西盐池帮人背盐谋生。1947年底,回到老家灵沼乡西南村。”老人与部队失散后,因为部队起义,街上也贴有抓捕他的通缉令,他不敢回老家,只得流落他乡靠做苦力维持生计。

  1949年5月西安刚解放,回到家乡的他和本村人赶着马车为参加扶眉战役的解放军拉运粮草到周至、宝鸡等地。后来,王老先生曾担任过冯籍乡灵沼区民兵连长,参加了1950年为声援抗美援朝,西安民兵在北郊的集训。习仲勋、赵寿山等在皇城接见了他们并授旗。1955年,他带领灵沼民兵开挖新河,受到长安县人民政府的表彰。但在1964年社教时,他却成了受审查的对象,在首长杨志新、张志明的证明下才结束了审查。

  九旬之际,老人还盼重逢

  王老先生在过去的九十年里,经历了许多苦难和坎坷,但他始终心胸开阔,秉承忠孝信义,坚持与人为善,与世无争,不折不挠、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且乐善好施。现定居长安,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在几十年的岁月中,王老不忘死去的战友,不断寻找妻儿下落。虽然年已九旬,老人也眼花耳背,但头脑十分清醒。在采访中,老人叙述战争年代经历时,老人思路清晰,叙述流畅,把记者带入了他的故事中。目前,老人最大心愿就是能找到当年失散的妻儿。

  (■91岁王志恒老人的说法,得到第十七路军军史研究会负责人杨新铁的认同。本报将继续追踪采访。)

编辑:李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