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们正在卫生条件极差的环境下徒手包装小食品 本报记者宁峰摄
本报讯(记者李彪)明明是在西安黑作坊里生产,却装在“产地为郑州”的纸箱内销售……昨日下午,省质监局稽查局对西安城西的两家黑窝点进行了突袭。
在西安生产产地标郑州
昨日下午2时许,执法人员来到西安城西的梦白村。刚走进该村一处破败的厂房内,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油烟味。执法人员掀开厂房乌黑油腻的门帘,一台机器正将加了添加剂、有点发红的面粉加工成冒着热气的“带子”,然后又在机器另一端切成十多厘米长、三厘米宽的“面片”。
切好的“面片”都被倒在厂房中间四张矮小的铁皮桌子上,几名工人徒手将它们装进包装袋。包装袋上印着“金麦片”的名称,生产厂家则是“郑州市管城区惠好食品厂”。
执法人员多次叫停后,正在干活的十多名工人才不情愿地停工。当执法人员让工人联系负责人时,工人们却称联系不上,也无法拿出任何生产许可证。
环境卫生差没质检设备
“生产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也没有产品质量检测设备,还涉嫌冒用他人品牌。”执法人员指出了该黑窝点的问题,特别是与加工机器一门之隔,便是工人的厕所所在。“这是严格不允许的,食品卫生如何保证?”
记者环视一圈,看到加工厂设施非常简陋,墙皮多处脱落,顶棚则用一大块塑料布遮住。在厂房角落里,堆着大小一百多箱已经封箱的“产品”,箱子上写着“金针菇”。
一百多箱“成品”被查扣
在厂房的配料表上,记者看到有小麦粉、水、食用盐、干辣椒、食用植物油等等,并且有食用色素、单硬脂酸甘油酯、脱氢乙酸钠等食品添加剂。墙上还写有诸如“小包装油放1.5公斤,辣0.3公斤,味0.3公斤”等等的配方。执法人员表示,虽然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但如果过量使用,对人体健康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需要抽样带回去作进一步的检测”。
执法人员当场将一百多箱“成品”和生产设备进行了查封。“这些东西往往会批发到小学门口,卖给小学生食用。”执法人员指出,这些质量没有保证的食品对学生的健康危害极大,将会对产品的具体流向作进一步的调查。
还查了个加工油豆皮黑窝
昨日下午,在距离不远的八一村,执法人员同时查获了一个加工油豆皮的黑窝点。该窝点的负责人称,他们才干了两个多月,生产的油豆皮主要是销往附近的农村集市。执法人员同样是责令停业接受处理,并将生产设备和产品查封。
“这些黑加工窝点共同点都是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条件恶劣,是我们打击的重点对象。”昨日下午,省质监局执法人员表示,眼下即将到春节,质监部门正在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确保群众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市民如果发现类似的黑窝点,可以及时拨打12365进行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