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处理仅收回两万薪水
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直属深圳市住房建设局管理,是经费自筹类事业单位,承担着深圳市本级政策性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租赁、维修、管理等职责,从职能上看与市场上的物业管理公司并无太多差异。举报人向记者出示的2011年收入征收计划表显示,租金收入提取的手续费收入、提取的维修费收入、自有物业租金收入、物管费是该中心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分别为2575万、2176万、900万和693万元。也就是说,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利用政府垄断的公共资源,然后给中心员工发放高额工资。
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表示,类似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凭公权力收费牟利,一方面可以和企业一样自主确定薪酬,而所有的财政和工资状况均不公开透明,明显是一种不公平。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审计署也注意到这一问题,在调查报告中还特别指出,“因地方财政及国土房产主营部门未对其‘自有物业’进行资产清查和产权认定,导致应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所谓‘自有物业’收入变成了该租赁中心为员工发放高工资、高福利的来源。”
“最牛工资”曝光后,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官方网站至今无法打开,该中心负责人也未作任何解释和回应。网页快照显示,该网站除了发布该中心的工作动态外,还承担着发布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信息,同时发布一些公房租赁动态的便民信息以及办事指南。而事发后,在深圳催生一些财政管理办法,包括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规定等。而身处漩涡中的深圳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未受太多影响,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其财政纳入深圳市财政统一预算,工资数额进行下调,具体不明。未出现人事变动,相关部门对其两年滥发工资的处罚,仅仅是把2008年改制后该中心主任仍从市财政领取的2万元薪水予以收回。
最牛工资引两会关注
人大代表杨剑昌建议公布处理结果
昨日,市人大代表杨剑昌表示,“史上最牛工资”事件在2010年底、2011年初引起媒体广泛报道,给深圳市政府的形象是抹了黑的。市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性住房以及配套的公共设施和商业用房,均为政府财政投资建设,也是垄断性资源,用纳税人的钱进行投资,有了收益给自己发奖金,这是不妥当的。如今国家审计部门有了结果,应该将这些数据公开。
杨剑昌认为,公开对“史上最牛工资”事件处理结果,最重要的意义是要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像住宅租赁管理服务中心这样的事业单位,深圳还存在不少,它们利用政府的资源赚钱,创造的利润却没有接收监督,我认为应将其纳入市财政统一预算,接受人大审议。”
昨日下午,杨剑昌还就“史上最牛工资”事件提交了自己的建议案,希望纪委审计部门对同等性质的事业单位进行调查,在深圳杜绝这种制度性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