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那次竞选,19岁的白一彤发表了题为《打造黄河岸边第一村》的竞选演讲。她告诉在场的村民,决定在几年内带领父老乡亲做好10件大事。其中包括建一个综合服务大楼、一所新型合作医疗所、恢复建设戏楼、修建一条环山公路、打深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发展红枣加工业,建设青枣加工厂;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户收入;办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建设新型农村现代化的教育基地;并承诺在春节前每户发放1000斤煤。
三年后,白一彤细数自己当年的承诺:“大的没完成,小的全部完成了。”
她承认,修建综合服务大楼的承诺暂时无法实现,户均一套三层小洋楼的新农村建设计划“也无法实现”。至于建设青枣加工厂,“必须得有人投资,因为风险大,目前还没人做这事,估计今后都不好完成”。
而白一彤所讲的“小承诺”,包括每户发放1000斤煤、修建环山公路、戏楼、广场等,这些都已经完成了。而这些,主要得力于父亲及其家族的资金投入。
白一彤家族到底给村子投了多少钱?因为看不到账目,村民们并不是很清楚,“二三百万总是有的”,很多人说。
2010年初,当时的高杰村党支部书记白海宏对媒体称:白家总共在村子里花费了300万元,其中210万元是现金支付,剩下的是债务,都挂在白家名下。
2011年3月份,记者见到白一彤时,曾问过白家投入到村子里的钱是多少,白一彤说应该还是300万左右,因为后来再没有什么大的项目,投入也就不会出现大的增长了。2011年底,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白一彤的父亲白岩林回答得很不爽快,但依然给出了一个数字:500多万元。
他告诉记者,自己二哥在村子里投了170多万元,他本人前后投了300多万元,另外还有一部分外部投入,但因为“人家不让说”,所以他一直不肯明说外部投入是多少。
白家给村里花钱有一点让人诟病之处,就是没有建立账目。反对者指责做法不透明,账目不公开。白岩林的解释是“这是自己的钱,和村子里的财务没有关系,没必要公开”。也有人认为白家花钱大手大脚,有些钱花得很是冤枉。比如,高杰村修建戏楼,村子里有个说法:修戏楼花了50万元,很多村民认为,20万元就完成这样的工程。
白岩林对这个说法很不屑。“修建戏楼实际花费90万元”,他解释,工程量其实很大,戏台底下是接近20米的深沟,用了很多钢筋水泥。“我觉得自己没亏,人家(施工方)其实没挣多少钱。”
下页导读:投到高杰村的钱从哪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