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刚性需求是检验楼市政策的试金石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02-09 08:2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日本海啸一年后恢复对比
日本海啸一年后恢复对比
那些年 雍正追过的女孩
那些年 雍正追过的女孩
·专家称地球进入小冰河期系炒作 全球变暖已为大势
·媒体报道延安廉租房被售 省长批示有关部门核查
·陕西榆林黑老大垄断赌场收保护费 不进贡刀伺候
·29岁女子剖腹产下14.08斤男婴 或破全国纪录
·父母为第三者经常吵架 16岁儿子约3同学将其打死
·丹凤县一民宅内发现两手榴弹 疑为文革武斗产物

  货币主管部门发出保障首套房贷需求的信号。央行近日发布消息称,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并提出“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此举使市场对于首套房利率放开的预期进一步增加。

  首套房贷客户多为自住需求者,本应受到政策的呵护与保障。但遗憾的是,去年以来各银行出于自身经营诉求的考量,对房贷业务采取了“一刀切”式的收紧策略,难免误伤到楼市刚需。就此而言,央行此番表态不仅是对楼市调控“有保有压”基调的重申,也是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一次纠偏。

  在金融体系中,各银行虽为商业机构,但同时也是货币政策的执行窗口,有时会出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与政策指向相背离的情形。这其中,首套房贷门槛在前期接连被抬高就是一例。去年,货币主管部门为了缓解通胀压力频频收紧银根,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呈现稀缺之势。在贷款额度紧张之下,商业银行提升了议价幅度,并利用楼市调控的高压氛围不加区别地抬高了房贷申请条件:各家银行不仅收紧了首套房贷的首付比例要求,而且将贷款利率提高到了基准利率的1.1倍或1.05倍。即便如此,有幸获取“房奴”资格的首套房贷者还需要历经1~2个月的漫长等待才可能正式拿到贷款。需要指出的是,银行此举无疑将会把大批首次置业者阻隔在门外,而这显然不是楼市调控政策的本意所在。因为首套房贷者大多是为满足结婚、改善居住条件的刚性需求,而刚需活跃是强化商品房消费属性的重要前提,是楼市调控政策的保障对象。而调控大棒对投机炒作的打压,也正是为了挤出楼市泡沫,让刚需者成为市场买方的主流。商业银行对于刚性需求的排斥举措,与调控政策基调相背离。

  可见,当作为窗口企业的商业银行向首套房贷者发出“提价”信号之后,楼市调控很可能被业界误读为是对所有购房者的打压。有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等十个典型城市在今年1月份共销售商品住宅214万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71%。与此同时,各地房地产库存压力也在不断加码。当然,楼市交投清淡并不意味着住房需求乏力。恰恰相反,刚性需求所能够容忍的等待时间长度一般在半年左右,而本轮调控已延续近两年,早已超过了结婚等自住购房者的等待期限。尤其在限购令等调控政策继续发力的语境下,如今入市接盘者多以刚需为主。这部分购房者或许认为楼市调控仍未到位,未来房价可能会进一步下调,但现实生活需求迫使其不得不放下对房价涨跌的考量并入市购房。需要提及的是,每年新年伊始,各银行头寸均相对充裕,这在客观上给一直紧绷的房贷政策打开了放松空间,让部分首套购房者如愿实现贷款买房梦。但是,这也是商业银行基于自身利益诉求而为的商业抉择,随时可能会随着市场资金面的变化而发生逆转。恰因此,央行此番提出“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既彰显了调控政策呵护民生需求的根本指向,也是对商业银行房贷业务的合理指导,避免了楼市刚需再度受到误伤之痛。

  必须要强调的是,在保障房尚未实现大规模入市的格局下,大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仍要在商品房市场上得到满足。央行此次发文将会遏制商业银行抬高首套房贷门槛的冲动,而接下来政策对楼市刚需的呵护工作仍应继续推进。刚性购房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是检验调控政策成效的试金石之一。笔者建议,通过设立自住购房贷款担保专项基金、在银行考核中加入首套房贷发放比例项等举措,均可能提高银行发放首套住房贷款的积极性,最终引导商业银行的经营选择与政策指向相互吻合。

  (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编辑:王秋阳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