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大企业招工并不难
在佛山,那些诸如美的、格兰仕之类的大型企业根本就不愁招不到工人,即使是最缺工的纺织企业,只要规模较大、市场稳定的企业招工也并不难
“其实招工难的波及范围就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广东正规的大厂招工都不难,珠三角缺工并不是像媒体说的那么厉害。”广东省人力资源协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从广州市天河区、开发区的部分企业获悉,对于国企、外企和高科技企业来说,普工并不难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企业来反映招人难。”天河区劳动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广州劳务市场看到凡是有外资大企业招工,冷清的场面就会变得火爆。去年底某国际品牌口香糖有限公司有少量空缺点岗位需要补员,前来应聘的人就排成了长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像他们这样的外企,员工流动本来就少,而且有企业文化,待遇不错,不会受缺工荒影响。
有的大型外企招聘时还要求求职者不仅要经过口头面试,还要现场填写一份“十必答”的笔试考题。例如“谈谈客户、公司、自己的重要性排位”、“你心目中的主管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通过口头面试和笔试的求职者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复试或录用。据说这个面试的过程是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的考验,“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佛山溢达纺织品集团副总经理张炜告诉记者,虽然公司也是外向型企业,很多品牌都出口欧美,但这几年开拓国内市场成绩很好,因此生产一直稳定。“有生产就有效益,工人的福利也就可以保证了,给外来工规范、不拖欠工资、不乱加班的印象;订单不多的时候公司还组织对工人的业务培训,所以对于外来工纷纷选择来我们集团,大家一点都不惊讶。”
进不了大企业宁愿当临时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但不少专家认为不必为此惊慌,他们认为人口红利真正结束要等至少五年之后,何况目前劳动力素质已大大提高,很多出来打工的人都是高中或中专技校毕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同样产品需要工人数量也在下降。
但为何近年来珠三角年年都在叫“用工荒”呢?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珠三角不改变“订单经济模式”,永远也解决不了“用工荒”。他认为“订单经济”用工不经济是导致“用工荒”最直接原因。“如果像富士康那样有长期、大规模订的企业单用工一点问题没有,珠三角最麻烦的就是订单越来越短、小、急”。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之所以缺工厉害,与欧亚持续极端寒冷的天气有关,珠三角本来不少准备关门的小企业突然接到了大量防寒产品开始招工,但能否持续做下去这些企业心里也没有把握。
有关人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由于订单的短、小急,不少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用工过程中“精打细算”,有订单时招人,订单减少就炒人,造成了农民工就业“大进大出”的现象,也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东省劳动部门统计,珠三角企业每招进一个工人的同时,有0.73个工人离职。佛山市南海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莫颖文说,不少企业之所以喊“用工荒”,与企业普遍遭遇的招工成功率、流失率“双高”有很大关系。“现在企业是常年有缺口、随时在招工。同一个就业岗位,一年招工两次甚至三次,这也使得用工需求被两三倍地放大。”
记者还发现不少年轻人如果进不了正规大厂,即使开出高工资也不愿意进那些来料加工的小厂做长期工,他们宁愿到珠三角各地的临工市场找活干,因此形成了珠三角城市郊区临工市场的异常繁荣。
“炒更”风行用工市场
“都在说‘用工荒’,其实荒不荒你去临时工市场就知道了。”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告诉记者。春节之后,花都区狮岭阳光路著名的临工市场以及东莞茶山沙墩路时工市场,仍然熙熙攘攘,与正规的劳务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了解,临工市场火爆也造成了工价飙升,据称,在东莞去年上半年,做裁剪工工价还在150元/天,下半年便涨至200元/天。去年上半年时,做车工工价还在110元/天,下半年便涨至160元/天。
广州的时工工价也同样在飙升。在广东办公家具行业工作的李先生经常要请上门时工安装家具,去年10月份前,150元/天的价格还可以请到人,到去年11—12月份,就必须要180元/天才能请到人了,而到去年12月份后,即使花200元/天,也难请到人。
据了解,目前在珠三角,无论是建筑工程项目,还是制衣、家具等制造加工行业,正在兴起一种新的用工形式——炒更,大量熟练的劳动力不再进厂,而是哪里有活做,就去哪里包活做,按件计工资,做完活拿了钱就走人。
谌新民分析,这与当前全球市场态势变化有关。目前,纺织、服装、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等行业的订单越来越小、越来越急。面对这一状况,企业不愿承担过多养人的成本和风险,往往采用“接到订单才招工,招不到工就拒单,订单完成就炒人”的临时性用工模式,于是企业工人每年大进大出,订单一来四处“抢人”。
他说,一些企业由于订单减少还经常克扣工人工资甚至欠薪,这样一来,缺乏保障和归属感的农民工就很容易跳槽,或者宁愿做干完活就拿钱的临工。因此导致了流动率大增。
他认为企业“精打细算”的用工方式,从社会用工来说是“不经济”的,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片面追求利润增长,而忽视就业稳定这一社会效益的倾向。
珠三角很多产业特性就是就业不稳定。有订单就招工,没订单就炒人,遭遇金融危机就让农民工返乡,这种以就业不稳定性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在成熟社会是走不远的。
他指出,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能带来多少GDP增长和财政收入,还应考虑能带来多少高质量、稳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要扶持一批有相当生产规模和稳定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还要帮助他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员工社会保障、专业技能培训等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