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非法网络问诊乱象调查:山寨网假冒院士问诊
http://news.hsw.cn    来源: 北京晨报  2012-03-02 07:0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看客:《花花公子》另一面
看客:《花花公子》另一面
高清:叙利亚民生纪实
高清:叙利亚民生纪实
·浙江永嘉纪检干部致“KTV小姐”怀孕 已被停职
·内地买家推动温哥华房价年涨幅9% 英国房价受影响
·16人团伙租别墅建摘肾基地 摘51枚肾脏获利千万
·男子买假iphone气不顺 与商贩理论遭打拔刀刺死人
·佛山男子被骗8000元 桑拿城顶欲跳楼被救下(组图)
·电影票优惠不得低于7折引关注 调查近100%不支持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在出现点头疼脑热的“小病”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就医,而是向网络求助。大量医疗咨询、问诊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种在年轻人当中盛行的网络问诊却是乱象丛生。网上所谓的专家不但难查真实身份及医师资质,很多网站也打着问诊的名义推销药品。为此,医疗专家提示市民,网上求医需谨慎,切勿病急乱投医。

  ■个案

  患者吃药死亡 医院险背黑锅

  空军总医院对外宣传中心的负责人许艾素向记者讲起了一名患者被虚假网站忽悠买药的经历。去年,一名外地患者的家属找到空军总医院称,家里一名身患癌症和糖尿病的患者从一个标明“空军总医院糖尿病治疗中心”的网站买了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结果,吃药没多久,患者就去世了。家属拿着药找到了空军总医院,药品寄送包装上所留的地址都是空军总医院的地址。

  然而,医院经过调查发现,打着空军总医院旗号卖出的药还盗用了另外一家药企的药准字号,空军总医院为此还差点吃上“乌龙官司”。

  最终,院方明确告知患者,该网站不是空军总医院开设的,药也不是医院卖的,实际上,在整个事件中,空军总医院也是一个受害者。

  许艾素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两三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网络打假,但骗子网站改个名称换个服务器又可以另起炉灶了,因此至今这类网站都是屡禁不绝,对此,医院也感到很无奈。

  在打假过程中,空军总医院、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都曾采取过报警等措施。不过,警方也只能建议,一是拨打违法和不良信息电话举报;二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刊登声明。“技术手段的确难以解决,他们的服务器挂在偏僻的外地,很难查到。打完举报电话,屏蔽三五天后,网站又出来了。”

  北京协和医院在打假过程中也曾坦言很有难度。去年底,针对遍地开花的“北京协和下属单位”、“北京协和研制化妆品”,北京协和医院就曾向社会发出严正声明:从未在国内开分号;没有任何挂靠单位。副院长王以朋坦言,因为商标注册陷入困境,以至于假协和越打越多。

  ■乱象

  山寨网假冒院士问诊

  记者在相关搜索引擎键入“在线问诊”,马上找到了140多万个相关结果。经过初步分析比对,记者发现,在这样一个浩如烟海的庞大网站群落中,这些网站大致可以分为几类。有的是卖医疗器械的公司开的,有的是医疗机构开的,还有的是一些私人博客或微博。

  一些网站首页就贴满了该医院“知名专家”的照片和擅长专业的简介。例如,记者找到一家打着“北京军区总医院”名号的网站,在网站窗口分别有泌尿结石、前列腺科等四五个专家咨询的对话窗口。记者尝试着点击了其中一个所谓专家在线问诊的对话框。“您好:这里是北京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男科、生殖健康网络咨询、预约挂号平台,有什么问题,请讲!”在对话窗的显要位置则打出了“权威院士一对一在线病情分析”的字样。经过多番网络对话,网络那边的“专家”才最终承认自己并非什么“院士”,当记者问询其姓名与专业时,对方称可以叫他王医生,而对于真实姓名和所在科室则始终三缄其口,没有详细回复。随后,记者经过仔细比对域名发现,此网并非军区总医院的官方网站。

  在随后的调查中,像这样“被山寨”的医院网站并不在少数。包括协和医院、空军总医院都有类似的山寨网站,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关晓宏、皮肤科的多名医生都曾碰到过这样的“被山寨困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关晓宏的名字被挂在网上却被贴错了头像照片。患者通过浏览之后再找到医生本人核实时,关晓宏只有无奈地表示对网页毫不知情。

  假借问诊行卖药之实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多如雨后春笋般的咨询问诊类网站,除了提供在线问诊与咨询外,另外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卖药。很多公司都是自行设计出这样的网页,在回复了网友提问后,很快就开始“切入正题”,大肆推销公司主打药品。其中,以各类治疗糖尿病、降压降脂等药品居多。所谓的专家,事实上就是现实中的药托、医托。

  据一名药企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大部分售假药网站都是依靠网上问诊的方式,打着中央、国家科研机构、专科病医院的旗号,推出某某所谓知名医生和专家,在网上接诊,并帮网友答疑解惑,可实际目的却是非法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其中还有不少是以院内制剂这些看似比较专业的药品来误导患者。

  打擦边球惯说有可能

  记者发现,目前,很多网站开展网络问诊和咨询的形式都是通过多名“专家”在线QQ或者对话框的形式,一对一问答。

  “专家”会要求咨询的患者将病症和近期身体情况作一个简要说明,而在之后的回复中,他们又一般很少有确定的答案。这些人往往都会选择“有可能”、“建议”等字眼,然后有些咨询中,“专家”们就会建议患者服用某种特效药物或者到某某医院做一些进一步检查确诊。

  在采访中,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告诉记者,现在国家明令禁止网上行医,其中包括网上卖药和诊断,这些网站的咨询员实际上是在采取“打擦边球”的战术规避责任和风险。这样,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可以辩解为是在做“健康咨询”,因为他们给出的并非结论性的诊断,只是建议而已。

  在搜索结果中,记者随机点开了10个类似问诊网站,而在这些网页中,几乎全部找不到所谓“专家”的医师资质。通过网络这样一个虚拟平台,“行医资质”这样一个原本应该清晰明了的问题变得很难求证。当你连与你在网络那边聊天的“专家”真实姓名都无法获知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相信他的诊疗建议?

 [1] [2] [3] 下一页
编辑:李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