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媒体刊发了一篇具有浓郁“勘误”味道的文章,文章就此前流传颇广的“仅20余国未实行免费医疗”的说法,通过驻外记者的调查及对相关机构的采访,清楚地告诉大家,在免费医疗这件事上,全世界仅有古巴一个国家实行的是“免费医疗”,而不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免费医疗。
这样的调查有价值吗?应该说,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能够扭转人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有助于促使公众更加理性地看待医改等问题。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某种意义上而言,媒体所“勘”的“误”,和广泛传播的“仅20余国未实行免费医疗”的所谓“谣言”,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儿;也就是说,在“勘误”与“谣言”之间,其实是在鸡同鸭讲,两者压根儿就没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对话。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传谣者”与“信谣者”的兴趣,并不在于究竟多少个国家在实行免费医疗,更大程度上,在“传谣”与“信谣”的过程中,传递的是一种情绪——对“看病贵、看病难”的不满情绪,对医改推进步伐迟滞的失望情绪。
尽管这些年来,医改已经搞了好几轮了,但是,效果却并不见得有多么好,老百姓也普遍感到“医院进不起”。这种情况之下,公众对于免费医疗的渴盼,自然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其中,自然就包括“谣言”。因此,要想彻底消灭“谣言”,在积极辟谣之外,还得努力推进医改进程,只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谣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弭。
坦率地讲,公众并非不讲道理,也并非不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医疗”,是件很难实现的事情。事实上,公众也从来没有奢求过,大病小病都不用自己掏一分钱,公众所想的,仅仅是不要“因病致贫”,不要“一病而生活垮”。或可言之,所谓免费仅是一个概念,只要能够避免“因病致贫”的状况发生,这样的医疗未尝不能称作“免费医疗”。
以神木医改为例。虽然不乏有舆论给神木医改冠上了“全民免费医疗”的帽子,但实际上,神木医改也是有一年30万元的上限标准的。很显然,严格来说,神木医改也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医疗的,但就是这样,公众已经是非常满意了,已经是兴高采烈地将其称之为“免费医疗”了。毕竟,有几个人一年能花上30万以上的医疗费?
所以,某种意义上而言,在多少国家实行“免费医疗”这个问题上,不排除有很多老百姓是在故意“装糊涂”的——希望以此倒逼迟滞的医改,能够早日开花结果,一解公众看病之困顿。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在医疗这个问题上,公众及政府都是应该有“痛感”的;也就是说,全世界仅少数国家实行免费医疗的事实,不能成为医改继续迟滞的理由。
无论在哪个国家,医改都是一根“难啃的骨头”,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我们而言,再“难啃”,再难做,也得去“啃”去做,因为医疗问题对于万千中国人而言,意义非凡。因此,不管全世界有几个国家在实行免费医疗,我们的医改都应该积极往免费医疗的目标奔去——固然可以因为现实困难、操作技术等原因无法达到,但这样的志愿却不应缺失。毕竟,“大志”虽然不见得能成大事,但“小志”却一定无法成大事。
归根结底,所有的问题都是医改的问题,所有的情绪都是对医改有效推进的殷切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