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
未穿救生衣耽搁救援时机
学校系统化安全教育待健全
北京理工大学社团被困猫耳山、复旦大学学生被困黄山、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旅游大巴侧翻,一件件令人揪心的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还令人记忆犹新,今年清明,随着花季少年们生命的逝去,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支大学生春游队伍付出了沉痛代价,再一次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
根据调查,在这起游艇撞击事件中受伤的上海交大学生称,出事快艇上的人员并没有穿救生衣。在事故现场负责处置的上海交大校长助理纪凯风表示,不管船主是否提醒,但大学生游客忽视了安全意识,这一结果耽搁了对溺水者的救援时机,给搜救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1996年初,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一些高校也相继将安全课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不久前,上海市教委表示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引入安全课程体系,并建立中小学生安全实训中心。
我们的校园并非没有安全教育,但一次次的安全事故值得反思,我们的安全教育效果如何?大家的安全意识如何?一位老教育工作者感慨,我国至今没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平常有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但多半是零散的。据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