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的年轻妈妈身上我有点儿找不到母亲的形象了,就剩下孩子的妈、孩子的保姆、孩子的管家、孩子的保护神了。好像40岁以上年龄的人,说起母亲来倒是有个慈爱、威严的女性还能温暖一下心窝。
如今的母亲已经不是子女成长的主角了,出生就有了月嫂,吃的也不是母乳,保姆教会了孩子走路,家教让孩子学会了说话。就是日子过得不算富裕的家庭也有双方父母承担起带孩子这事儿。母亲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过个双休日,也是弄来一大堆玩具、电脑游戏,甚至是宠物与孩子们嬉戏,母亲位置已经被“篡权”了。
在整个社会的喧嚣中,女性们更喜欢的角色是那些社会化的符号,诸如成功人士、知识女性,有魅力的白领,甚至女领导、女高管,很少听说哪个女性自恋过“我是个好母亲”的。传统的母亲形象随着乡村的凋敝与爷爷奶奶一起老迈了,现代意义上的母亲则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砥砺自己的坚忍形象,她们要面对的已不再是以往“孟母三迁”式的简单教育问题,而要在家教、择校、辅导班、名牌大学、出国留学这个窄门儿里“死拼硬磕”。
母爱是圣洁的、伟大的,同时,母爱也是功利的、自私的。中国式的母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都是“望子成龙”,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鲁迅先生说过一句令天下父母痛彻肺腑的话:“中国少有合格的父母。”那么谁会当母亲呢?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富兰克林5岁时突然变得很忧郁,他说自己不快乐是因为没有自由。他的母亲萨拉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么说:“现在想起来似乎很滑稽。”但是“当时他的声音是一种绝望的调子,这使我意识到他是多么严肃地谈到这个问题”。萨拉意识到对富兰克林管得太严厉了,过分控制了他。第二天早上,萨拉容许儿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规矩,没有日程安排。不过,富兰克林发现,如果自由意味着被人忽视,那自由也不太好玩。萨拉就是一位智慧的母亲,她知道儿童的心理。我们无论是传统美德的母亲还是现代知性的母亲有几个是这样的呢。
如今母亲的形象是尴尬的,传统美德的母亲不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知性母亲不少妈妈又不会做。母亲是怎样的、应该怎么做,其实都被男权文化的程序控制着,女性还没有独立自主做母亲的话语权与自主权。
当这个社会都唯利是图、以官为本,母亲的“母性”是摆脱不了集体人性的。所以,我们焦虑当今的女性不会做母亲,还不如多操心当下的男人更不会当爹,如今的男人与九十多年前鲁迅批评过的男人一样,要“学会怎样做父亲”。在男人不会当父亲,甚至不会当人的情况下,女人别说当无私、圣洁的母亲了,就是当个好媳妇、好老婆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