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中国精神】
我今年六十了,在文坛上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一个人。我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那是新时期第一个国内的奖项,当时和我一起得奖的有二三十个人,现在他们基本上都不写小说了,只有我仍在坚持。当时整个社会文学创作土壤比较贫瘠,而且西方文学那时还没完全进入到中国。所以说整个的文学氛围不是很浓,整体创作水平不高,我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起根发苗的,所以说存在先天不足、营养不良的情况。
这几十年一路走来,之所以还没有被淘汰,还在继续写作,得益于我经常讲的两句话:一个要和现实生活保持一种鲜活的关系。你起码要了解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保持一种特别新鲜的关系、鲜活的关系;再一个你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不停地寻找突破点,或者是常有新的一些东西出来。我现在60岁的人,基本上是和人家20多岁的娃在一块写哩,文坛淘汰率特别残酷。所以说,你只有把握住这两点,这样你才能写得更多一点,写得更好一点。我这几十年来就是这样过来的。
作为一个作家,要有文学的野心,想在这个行当里面干出一些事情来,目标不只是我写篇文章或从事个啥事情,只为了几十块钱或者几万块钱,或者去出个小名什么的。这些都是那小利益、小目标。每个人搞文学创作,在开头的时候他都是以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来从事写作的,写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能产生一种责任心、责任感。什么是责任感?就是觉得既然从事文学事业,感觉自己还能写,就要想办法在这个行当里写得好一点,那时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会有一种雄心壮志,使自己的创作取得一些辉煌的计划。另外,文学创作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为深入生活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一条规律。你肚里没东西拿啥写哩?不管你写哪方面的,你都得熟悉你要写的那种题材,你才能把东西写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自从《秦腔》和《古炉》出版以后,有相当多的北京和上海的评论家,他们有一个观点说,我的创作完成了对中国文学的一种叙述。在这之前,大量的是西方翻译期的那种文学样式。这些评论给我了一些思考——就是说,怎样使作品写出来既有时代感,又有中国的做派,叫人看了以后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写的小说,而不是中国人写的外国小说或者别的啥小说。
我一直在创作中坚持一种理念:思想境界上一定要吸收全人类的东西,就是可以接受西方的一些东西,全人类的东西,但在叙事上一定要是中国式的,这样才能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既是中国的又超越中国。当然关于这一点我虽这么想但目前还做不到,但起码我有这么个想法。
对于传统的东西,你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素养。现在一些人经常开口闭口就是继承传统,而实际上你问传统是啥东西他却回答不上来;传统包括啥东西,他也答不上来。好多人都是要么没读过,要么一知半解。文学创作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把你作品写的寿命能长一点、走的路能远一点,我觉得,对一个作家的素养方面的要求特别高。不光包括哲学,还包括各种文化知识在里面。至于说这个佛呀、道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边很重要的几个方面,你起码得涉猎一些。这就需要你自己去钻研,下功夫来读各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才可能使你的作品丰富起来。
这几十年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一点始终没变:文学作品一定要想到是给谁写的——是给人民写的。作家一定要到生活中去,为人民而创作。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忧患意识,我觉得中国文人就是应该保护有着中国文化立场的文学原创,要天下为责,为时代、为社会立言,为心中的中国精神奋斗毕生。(节选)
2012年8月22日于上书房
贾平凹
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作品《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2011年获施耐庵文学奖。
参与“有奖问答”抢华山论剑西凤酒
从即日起至8月19日(周六日除外),华商报将推出10期名家谈中国精神专题,我们将设置“有奖问答”栏目,通过“华商头条”、“华商网”及“华商热线”等渠道接收答案,每天从所有答题者中选出20名幸运读者、网友,每人奖励华山论剑西凤酒100ml爱国纪念小酒一瓶。
本期题目:贾平凹认为文学作品是写给谁的?(答案在文内)
A.人民 B.读者
本次活动特别鸣谢“华山论剑西凤酒”全程冠名支持。
【参与渠道】
1. 拨打华商热线029-88880000答题
2.下载并注册“华商头条”,通过“最华商”栏目“评论”功能留言答题
3.扫描二维码,参与华商网“有奖问答”。
【答题时间】
华商热线:今日 9:00-18:00
华商头条和华商网:今日9:00-18:00
【温馨提示】
无论通过什么渠道答题,请你留下手机号码(方便我们联系你领奖)或身份证号码(以便领奖时确认你的身份)
【身份确认】
华商报将电话通知获奖读者和网友
【领奖时间】
以华商报电话通知为准
【领奖地址】
西安市含光北路156号华商报社一楼读者接待室(领奖时务必要带上身份证原件)
编辑:周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