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网办公区的墙壁上,“南海网大有可为”7个大字十分醒目。南海网记者 刘洋 摄
“要将眼光放长远一点,视阈放宽一点,一定要做大做强,南海网大有可为。”这是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罗保铭在2006年为南海网网站改名时叮嘱的话语。多少年来,这富有远见的话语,寄托着海南省委对其主流网络媒体的器重,也激荡着南海网人的心底。
“南海,在国际上是一个敏感区域,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涉及各方博弈。这个地方的主流网络媒体,要在博弈中配合国家战略和主张,主动站出来,担负起强化国民海洋意识的重任。”2006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批复同意海南新闻网更名南海网。罗保铭深情寄语:要与省情、时局相适应,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注意力要伸到海南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为加强沟通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今天来看,保铭书记在当时就看得很远,有很高的战略眼光。他不但给了一个南海网的名字,还给了发展的清晰思路。”海报集团有关负责人感言到:“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都与南海紧密连为一体。作为内外宣传报道的重要窗口,南海网的命运也在新时期随之升腾,这就是提早布局的好处。”
是的,曾经颓靡旧有的一切须臾将发生改变,通过改革而变,南海网改革的呼声此时澎拜激越。
改革亮本色
要跻身全国互联网优秀之列,战略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体制改革。
南海网更名时营收不足200万元,3年后的2009年超过了1000万元,2013年近4000万元,至2016年一直保持在3500万以上营收水平。这个数字超过了内地不少省级重点新闻网站,“骐骥一跃”是如何得来的?
激情岁月中,那一幅幅奔走沙场、力挽狂澜的改革再度浮现于人们的眼前。
时光的指针拨回2007年。当时的集团内,对南海网走向的争议尚存分歧,迫切需要集团党委开出一张互联网的处方。
南海网作为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无论从传媒发展变革的前景看,还是海南的外宣局势看,尤其是从报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看,都应该成为报业集团的重要一翼,应对南海网大胆实施改革!
对,改革!
集团开始改革办网思路,归结起来就是三句话:“新闻立网,活动拓网,经营强网。”2008年初,南海网展开铁腕改革,沉睡的潜力开始被唤醒。
背靠着海报集团,且依托于《海南日报》强大的成熟品牌影响力,南海网潜力和空间都极大,但这一切有个前提,就是南海网自己要做好,没有原子核就没有引爆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一切。
新闻立网,活动拓网和经营强网,实际上是一齐推进的。如果要在逻辑上一定排个先后顺序的,必定首先把内容影响力抓上去,这是根本。
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南海网的改革,首先就从新闻中心“开刀”。南海网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历史惯例,能干活儿的直接提上来,不能干活儿的直接撸下去,不管总监还是总编。
以毫不让步的姿态,打破大锅饭的改革,从新闻中心开始波荡到了全网。但凡涉及到真金白银收入的改革,阻力都很大。但这是一次不允许失败的任务,南海网开始对原有工资结构进行大胆切割,30%是“保命”工资不变,其余70%全部作为绩效用来浮动。南海网不养一个闲人,最初的绩效部分是考核总监,随后两年里迅速扩大到了所有员工。
绩效改革一石激起千浪。从员工抵触到人人佩服,南海网用了两年的时间。当然,大风大浪的改革之后,该走的走、该留的留,一年多下来走了差不多一半,但留下的都是精英,都是有潜力、肯吃苦、能做事的人。
改革,悄然擦亮了南海网闪金的底色。
直面大考重归主流
改革的成果如何,队伍有没有战斗力,“新闻立网”站不站得住?必须拉到市场上去打,将其置身于大考,方能见其成效。对于南海网而言,2008年是一个好年份,这一年,他重归主流视线。
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的系列宣传活动,南海网迎来第一场大考。
南海网的会议室里,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纪念活动要有氛围,什么最有氛围?
“群众感兴趣的事,要么有利,要么好玩,可以添加一些游戏因素。”
为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宣传,南海网眼前马上做一个方案,做一个既能营销,又能让群众广泛参与的游戏。
这次所谓的游戏,就是手机投票打榜。此前湖南卫视做快乐女声的时候玩过,此后网媒“帮汪峰上头条”时也玩过,但对于2008年的海南网络而言,这还是一种新玩法。最后策划的是“海南十大系列评选”,让群众投票选出海南20年来的十大新闻事件、十大建设项目、十大民生亮点、十大亮丽品牌,抽奖、点奖、闯关伴随始终。
报纸、电视、网络和地面立体宣传,南海网负责实施的“海南十大系列评选”一炮打响。以报纸、短信、网络三种方式的参与投票,加总起来竟达到了717万多票。
看着榜单的厮杀,群众很欢乐,南海网更得到了大实惠。“海南十大系列评选”是一个分水岭,高密度的宣传、高大上的主题、高参与率的活动,使不少人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南海网是省里的新闻官网。
知名度提升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经费争取、短信分成、广告营销等,活动净赚100多万元,差不多等于上一年南海网的全网营收额。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庆祝大会最终定在2008年4月26日如期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并发表讲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跌宕起伏的海南20年过去了,下一步如何发展?海南人民群众也想听一听中央的意思。南海网争取到了图文直播的采访机会,提前做了直播预告,声音得到了同步传递。穿着带LOGO工作服的南海网记者、编辑亮相会场,引起了会场的广泛注意。这是南海网第一次在重大政经活动采访中高调亮相。
建省办特区20年系列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人们都知道了南海网。通过一系列宣传与经营的调整,南海网初步形成了影响合力。2008年底的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南海网的成绩单格外瞩目:全年各项营收额,1200万元!
2010年起,海南省两会、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2012年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等大型报道,都成为了南海网的主场,省委点名要南海网宣传直播。
2012年,南海网被海南省委确定为海南省主流媒体,与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一起,形成“一报一台一网”的三大主流媒体格局。
近年来,南海网在海南主流舆论阵地的发声愈发响亮。在2014年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时,省委书记罗保铭多次接受南海网记者专访;省长刘赐贵做客南海网,并表示“只要有空上网就看南海网”,对南海网的发展和候鸟人才网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宣传部长许俊亲自部署南海网上市工作;凝注的感情,积累起了厚重的期望与前行的力量。
从立足海南到立足南海
历史时过境迁,搏击者于新的时代敲响新的阵鼓,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亦是如此。
“用《海南日报》来实现‘影响海南’,用南海网来打造‘海南影响’,各有分工。”这是2012年海报集团给《海南日报》和南海网的新传播阶段的定位。
南海网于2013年策划了一个“南海国际传播中心”项目,并获得财政部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要在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环南海周边国家,与当地媒体合作,建立移动网络的演播室,服务于南海大格局。草创阶段,还很低调,只能在南海网三亚演播室的一个简陋背板上找到:上面一行字是“南海国际传播中心三亚演播室”,下面一行字是“南海网三亚演播室”。策划这个项目,源于一次机缘巧合的启发。
“南海网在欧美和东南亚有一定的影响力,2009年来自美国的访问量占全网的10%。”南海网不解:怎么会有那么多来自美国的访问量?
2011年新闻界组织了全国21家主流报社总编辑赴美短期交流。在与美国《世界日报》的交流中,《世界日报》的负责人士感言,“我们关注海南现在在发展旅游,《海南日报》我们虽然没有看过,但你们那个地方有一家叫南海网的网站办得不错。我们编写关于海南的新闻,不少素材都来自于他。”
《世界日报》1976年2月在纽约创刊,在华人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是南海网而不是海南日报,引起了美国最大华文报纸的长期关注,这让南海网得到了启发。瞄准“南海”和“国际旅游岛”这两个关键词的“南海国际传播中心”项目,应运而生。
6年后的今天,当人们登陆打开南海网的首页时,最上方导引中,“头条”“海南”“南海”依然是分列最重要位置的栏目,南海网负责人感言:“身处南海最前沿,我们深具资源、地缘优势,成为南海重大新闻、重大资讯的权威发布平台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过。”
在对南海新闻的传播打造上率先实现了“网端结合”,这种立体化的渠道覆盖则更适宜当今新媒体形势下的南海宣传需求。
编辑:叶萍
相关热词搜索: 南海网 海南新闻网 海南日报 股份转让系统 证监局
上一篇:南海网正式挂牌“新三板” 成海南国有文化企业第一股 下一篇:一场长达67个小时的超级直播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