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下
“一巴掌致聋”或是基因缺陷惹的祸
为什么有的孩子被打一巴掌就致聋,有的打一针致聋?专家解释,这其实是遗传基因缺陷惹的祸。
西安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张滟博士分析说,目前研究发现,超过60%以上的耳聋都和遗传基因有关。由于各种耳聋基因突变各自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遗传现象,比如父母正常,孩子一个或多个耳聋;隔代遗传的耳聋;传男不传女,或传女不传男的耳聋;老年人在某个年龄段出现了耳聋,他们的子女也在相似的年纪出现了耳聋等。
SLC26A4基因突变会引起大前庭导水管疾病,孩子在感冒一次或头部碰撞后即出现神经性耳聋,也被称为“一巴掌致聋基因”。线粒体DNA基因突变与药物性耳聋直接相关,即导致某些患者被“一针致聋”,俗称“一针致聋基因”,也是出生时好好的,使用了类似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造成听力不可逆转的损伤。
基因检测专家金天博博士表示,携带“一巴掌致聋基因”的患儿出生时听力一般接近正常,多数在3岁左右发病,感冒、轻微的外伤可诱发耳聋,一巴掌就可导致耳聋。如提前知道孩子携带这种基因,注意避免剧烈活动撞击,这样孩子也能正常一生。
我国7岁以下的聋儿有80万,其中药物性耳聋患儿为35万。庆大霉素要慎用,值得注意的是氨基糖甙类药物不仅是庆大霉素一种,携带这种基因缺陷的孩子要坚决远离。
对于基因缺陷造成的迟发性耳聋及“一巴掌致聋”、“一针致聋”只能依靠基因检测技术,金天博博士介绍说,只需取检查者一点血液,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存在耳聋基因缺陷,尤其一生下来就做基因检测,对于先天性耳聋患者,尽早配备电子耳蜗或助听器,即便孩子已经耳聋了,在语言发育期进行及早干预,就不会又聋又哑,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交流。高危人群(聋人及亲属等)可在婚前筛查,孕妇在孕期产前筛查可预知生育聋儿风险,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有效提高遗传性耳聋患儿的检出率,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华商报记者 李琳
编辑:李晨
上一篇:捡废品时发现钱包 6旬老人上门还失主 下一篇:派出所民警上门为杨陵瘫痪少年办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