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咸阳新闻 > 正文

三原20年老企业遇信贷危机停产 资金"过桥"风险大

咸阳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刘军伟 李程 2017-06-19 06:45:47
[摘要]最近资金面紧张,2013年6月的钱荒似乎“魅影重现”,再加上《人民的名义》中的相关案例,让“过桥”资金这样金融领域的专业名词开始走热。

\

  最近资金面紧张,2013年6月的钱荒似乎“魅影重现”,再加上《人民的名义》中的相关案例,让“过桥”资金这样金融领域的专业名词开始走热。记者了解到,我省三原县一家20年的老面粉厂就是因为“过桥”资金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产。

  两代人打拼的农业产业化龙头

  如今遇资金困局

  三原县清河食品工业园是陕西省县域重点工业园。园区成立前,陕西三原龙桥面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桥公司)是园区内唯一一家公司,1997年创立,可以说是当地农业加工的元老之一。然而,今年初,这家企业的厂房里再未响起机器轰鸣声……

  2017年6月14日,龙桥公司诺大的厂区内已空无一人,只剩总经理刘勇利和一名门卫还守在这里。车间的地面上落满灰尘、机器内残留的面粉已霉变生虫。而在企业办公室墙上,悬挂的荣誉还述说着这家企业曾经的辉煌:“放心粮油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咸阳市著名商标”、“重点龙头企业”……

  拿着刚收到的催收欠息通知书,刘勇利告诉华商报记者:“今年催账的不断,但是公司账上早已经空了。”

  1997年,龙桥公司在三原县城落户,开始经营小麦粉加工和销售。经过两代人打拼,龙桥公司曾获得“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面粉企业。

  “每天正常生产需要240吨小麦,一个月28个生产期。”刘勇利介绍,小麦从周边淳化等地区收购,而公司职工基本都是原粮食局改制后下岗的粮站职工。面粉产量和销量虽然稳定,但加工企业利润不高,而且在生产中的循环投资不菲。2006年,龙桥公司投入上千万元更新设备,随后的生产资金常需要通过贷款筹措。

  从2006年6月23日至2015年8月13日,龙桥公司每年都在银行贷款数百万至上千万元,年年贷、年年还。虽然有银行“输血”,但刘勇利清楚,信贷环节出问题是企业所无法承受的,所以每年在跑贷款的事项上,他都丝毫不敢马虎。

  但令刘勇利没有想到的是,最后龙桥公司还是在贷款上出了事。

  试图用“过桥”资金救急

  在时间上出了岔子

  2016年1月初,龙桥公司急需一笔资金来还贷:2015年的1950万元银行贷款需要在2016年1月11日前全部结清,缺乏周转资金的刘勇利在此时想到了“过桥资金”。

  “向投资公司借过桥资金,对方要看银行给公司开具的2016年的信贷审批书作为凭证。”刘勇利说,他早在2015年12月就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原支行(简称农发行)申请了2016年贷款,但信贷审批书迟迟没有下发。

  华商报记者在刘勇利提供的一份农发行信贷审批书上看到:经市行2016年1月11日第1次贷审会通过,同意向龙桥公司发放1600万元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购销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收购小麦,贷款方式为抵押贷款,期限一年。落款日期为2016年1月11日。

  在刘勇利看来,这份审批书来晚了。“1月11日,银行开完会已经下午6点多,我拿到审批书是7点。”他说,投资公司就以我们未按期给银行还款为由拒绝提供过桥资金。就晚了这两、三个小时,龙桥公司无法偿还上一年贷款,从而被银行列入关注名单。

  对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原支行原行长霍晓峰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银行对贷款审批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企业未按时结清上一届贷款,就进入逾期贷款期。不过在90天之内只列入逾期贷款,逾期90天以后才会进入不良贷款管理并危及征信。”

  面粉厂一度峰回路转

  却意外进入征信黑名单

  如果不能如期还款,龙桥公司将进入征信黑名单,各融资渠道都会受阻,对一家企业来说,几乎等同于被宣判死刑。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危机,刘勇利再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作为三原重要农业企业,加上部分贷款已经偿还,龙桥公司申请到了1450万的无还本续贷。“无还本续贷,其实就是用新贷款还旧贷款。”霍晓峰介绍,“按照银监部门规定,本来是不允许的。但鉴于2015、2016年实体经济的困境,上级行规定可以在允许范围内无还本续贷。这笔贷款在市县两级行的努力下促成,4月12日批复下来。”

  据刘勇利提供的信贷审批书显示:经省行贷款审查委员会2016年第21次会议批准,为龙桥公司发放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购销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1450万元,贷款期限一年。落款日期为2016年4月12日。

  为了挽救企业不至于进入征信黑名单,农发行市县两级银行进行协调,预留出半个月时间办理贷款。也就是说,只要在2016年4月底前这笔贷款办下来,龙桥公司便会转危为安。

  拿到1450万元的贷款审批书后,刘勇利就一直忙着办理贷款手续。咸阳市农发行还专门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前来三原督促协助并监督办理贷款事宜。可始料未及的是,贷款仍然出了问题。

  按照正常办理流程,龙桥公司去年抵押给银行的《他项权利证书》(有效期只有一年)要到房管所重新办理,但前提是将旧证要交给房管部门,才能办理新证。“4月28日,我们和银行一起去房管所递交资料,房管所也审核通过了。”他说,可银行方面对一份资料提出了异议,要请示领导。直到4月29日上午,房管所特意留出时间给我们办证,可一直到中午系统关闭也没办成,最终造成了办理的延误。

  一系列阴差阳错后,到了5月3日,刘勇利上网查询发现,因未按约定时间提交资料,公司被省农发行列入征信黑名单。“审批书下来有半个月的时间办理贷款,没想到会是这样。”刘勇利认为,这样的结果和银行工作失误有一定关系。

  “这里面原因很多,很难说清。”霍晓峰说:“但是也太不巧了,登记机关刚好卡在这个时间点上。”。

  再遇难解死结

  企业被迫关门停产

  由于资金迟迟未能到位,龙桥公司已经深陷困境之中。“我们做了很多努力,终于得到省行重视,决定协助我们重启贷款事宜。”刘勇利说,然而,却在《办理他项权利证书》时再次遭遇变故。

  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为保障其债权的实现,依法以不动产设定抵押的,可以由当事人持不动产权属证书、抵押合同与主债权合同等必要材料,共同申请办理抵押登记。”

  为了向银行融资,龙桥公司曾将一栋生产楼和土地抵押给了农发行,另外一栋办公楼和库房抵押给了三原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抵押物不同,但土地证只有一个。“不动产中心提出按政策要求,一个土地证不能在两家银行同时贷款。”刘勇利说,公司房屋与土地市值,远大于贷款额度,将其分开抵押符合既往惯例,也获得了两家银行的审查同意。

  刘勇利向华商报记者出示了3份土地、房产权利抵押情况说明,1份为农发行,2份为信合,均对抵押物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且信合的贷款期限为3年,离还款时间还有1年多时间。“解决办法就是要让信合出一个情况说明,证明知道这个情况,但信合却不愿意再出具证明。”刘勇利说,事情就卡在这里。

  拿不到贷款,龙桥公司的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公司勉强生产到2016年底,终于支撑不住,宣布停产关门。

  中小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融资问题待解

  资金是企业运作的“血液”。如果说缺钱是压垮龙桥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由此折射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难以避过。去年,陕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8.2%,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不过,中小企业融资却并不容易。

  咸阳市人大代表、三原企业家赵海英告诉华商报记者,今年咸阳两会期间,她就中小企业现状专门提出过建议。赵海英说,三原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因为资金问题暗潮涌动,而融资渠道大多数是银行贷款,也有民间借贷,但银行贷款存在放贷时间期限短的问题,企业还没发展起来便需要偿还贷款,而且一些银行为追求利润不愿意为收益少而慢的中小企业贷款。民间借贷利因缺乏监管,企业借贷潜在较大风险。龙桥公司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案例。

  赵海英认为,政府应该主动帮扶,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降低门槛给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企业购买保险的形式降低风险。同时,企业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助互救。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一季度企业短期贷款增加96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总贷款投放比例的63%,这意味着大型企业仍是贷款主要投向。

  陕西信贷投放与全国有相似之处。央行西安分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了726.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1.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39.5亿元。

  想贷款的中小企业抱怨融资难,而对于主要放贷机构的银行来说,自己也有一肚子苦水。“银行首先要保证资金安全,这是做任何一笔贷款都必须慎重考虑的环节。”西安高新区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

  资金“过桥”暗含风险

  警惕过了桥断了贷

  龙桥公司所遭遇的信贷危机由资金周转而起,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去年初尝试偿还1950万元银行贷款时,“过桥”资金的岔子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后续一系列麻烦的导火索。那么资金“过桥”、“过桥”贷款究竟是怎么回事?

  上述刘姓负责人介绍,简单说就是指企业向社会第三方借款人借入短期资金,用来垫付已经到期的银行贷款,企业从银行成功续贷后,再将贷款还给第三方。这笔短期资金连接着上下两笔贷款的“两岸”,所以被称为“过桥”资金。

  “第三方借款人有可能是投资公司、民间借贷公司、P2P平台,也有可能是一家有实体的企业。”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姬英凡律师介绍,“过桥”资金是融资的手段之一,虽然不违法,但改不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本质。而对于企业而言,“过桥”贷款的最大风险莫过于被银行抽贷或后续借贷资金跟不上,形成资金断裂。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仝铁汉分析,资金“过桥”风险可能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寻找资金环节,不同银行审批流程有差异,不确定因素增加;二是在操作中的口头承诺无法兑现;三是企业自身资产负债、经营状况甚至社会信用等资质不佳;四是“过桥”贷往往利率偏高,甚至达央行基准利率的4-5倍,新账旧贷叠加进一步提高了资金运用风险。他说,对不少中小企业来说,资金“过桥”有风险但是贵在简便快捷。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动用“过桥”资金也有融资不易的无奈。 华商报记者 刘军伟 李程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老企业 信贷 危机 停产

上一篇:三宁夏男子途经咸阳生歹念 入室盗窃偷走5根金条 下一篇:咸阳一宋代公墓多埋葬儿童 或为疫情造成集体死亡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