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国式过马路”死结怎么解? 曝光治理惹争议

社会新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06-26 10:54:25
[摘要]5月19日,浙江慈溪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手持自制当地方言交通劝导牌,倡导行人文明出行。

\

  5月19日,浙江慈溪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手持自制当地方言交通劝导牌,在路口协助指挥交通,倡导行人走斑马线、文明出行。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6月14日上午9时多,北京市朝阳区工体西路路口。正值早高峰,人流、车流如织。人行道上的红灯虽然亮着,但不少行人看到两侧的车辆少了些,便急匆匆地穿过斑马线,带动一支“队伍”径直闯红灯。

  “别走了,再闯红灯明天就要罚钱了!”站在路口的文明引导员连忙叫住闯红灯的人群。可依然有人置若罔闻,大步流星。

  从6月15日起,北京市启动路口秩序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反交通法规行为,工体西路路口正是初期严打的46个路口之一。严打期间,对于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行为,将依规处10元罚款。

  凑齐一拨人就过马路——一直以来,不看交通信号灯、随意穿行交叉路口的“中国式过马路”饱受诟病,频频引发关于国民素质的大讨论。近期,针对“中国式过马路”,多地展开治理行动,人脸识别、公开曝光等新技术、新办法都派上了用场。

  治理过马路陋习的新招让人叫好,但也引起不少质疑。是否于法有据?是否侵犯隐私?如何避免运动式执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交通难题?

编辑:时隙

相关热词搜索: 闯红灯 中国式过马路 路权

上一篇:浙江兰溪抗洪实录:逆水而行筑温暖屏障 下一篇:84岁老太和儿子骑摩托去西藏 嫌海拔不够高连称扫兴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