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最“闷”城市的逆袭
西安这大半年确实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有人说,西安这锅早该被烧开的水,终于沸腾了
8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数百位企业家齐聚古城西安。他们中既有冯仑、张朝阳这样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也有柳传志、周鸿祎这些曾在西安求学的外乡人,更有像马云那样在西安一掷千金的财神爷。
资料图:大雁塔。张金川 摄
作为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的代表,这些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不论与西安有何渊源,此刻都被赋予了同一个身份:西商。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说,历史上的西安,孕育传承了影响世界的商业文明,是中国商业文明的“元典城市”。他希望,广大企业家能心系西安,积极参与西安的发展,与西安共同成长。
这场盛会也确如王永康所愿,给西安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据西安市会后公布的数据,大会促成了160多项合作协议,总投资额高达6400亿元。其中,仅阿里巴巴集团一家企业就与西安市签订了包含智慧物流、制造业转型升级等12个方面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投资额约1000亿元。
事实上,就在两个月前,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刚刚在西安市落下帷幕。那场由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与陕西省共同主办的会议,同样也为这座古都带来了不菲的投资。
不久前,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发布的投资环境评估报告称,如今西安很多优势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已不再只是西部的翘楚,它正在重回世界舞台。近期纷至沓来的投资大单,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
资料图:西安城墙下的市民。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最近身边的企业家朋友谈西安的特别多。”马云在西商大会上说,“大家觉得西安在发生一种变化,从细节里面看到西安正在变成一个不一样的西安。”
最“闷”的城市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来,由于地处内陆,西安经济一直发展缓慢,被认为是中国最“闷”的城市,很少受到舆论的关注。但近一段时间,有关西安的话题却逐渐多了起来。
今年3月,《西安日报》刊发了一则因环境脏乱差而处理干部的通知,上至市城管局长、区长,下到街道工作人员,多达23人被问责,其中一个区的城管局长还被免职。
事情的起因是3月14日西安当地一档名为《每日聚焦》的电视节目,曝光了二环南路拐角区域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情况。画面显示,在紧邻市区东二环与南二环交界处的一堵围墙后,垃圾堆积成山,隔着荧屏似乎都能闻到散发出来的异味。
节目播出当晚,负责该区域的碑林区领导连夜召集相关人员了解情况,部署整改工作。但对过失的弥补,并没有让他们免受问责。
此后,在西安市委主要领导的直接过问下,包括西安市城管局局长(被调整职务和通报问责)和碑林区区长(被诫勉谈话和通报问责)两名副厅级干部在内的23名干部受到处分。其中,碑林区城管局局长和太乙路街道办主任被免职。
仅仅因为一起在很多地方看来都习以为常的卫生问题,区城管局长和街道办主任就丢了乌纱帽。这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兴趣,争相对此进行报道,西安也随之赚足了眼球。
有关西安的话题,不只是这些看似“八卦”的小事,也有与国家战略有关的大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西安在多座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将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的消息,使得它当仁不让地当了一回舆论的主角。
3月9日,李克强总理到陕西代表团,与代表共同审议报告。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发言时提出,目前国家明确了8个国家中心城市,没有一个位于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的西北地区,建议国家将西安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引领西北的发展。
对此,李克强回应说,“陕西是过去西北局的所在地,大秦帝国也是从关中起来的。你们研究一下,可以考虑,如果衔接好,给国务院专门写报告,尽可能给予支持。把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
总理的这一表态,对西安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可谓是一针强心剂。据报道,当天下午,国家发改委由一位副秘书长带队,17个司局的相关领导就来到陕西代表团召开对接会,现场收集建议清单,征求代表意见。
在对接会上,国家发改委回应说,西安已经具备条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正在编制关中城市群规划,其中对西安的城市定位作了描述,批复后会把西安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也被称为塔尖城市。有了这个称号,意味着西安将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站在一起,位于中国城市的最顶端。
在西安话题逐渐增多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这座沉寂已久的古都正在全力追赶,希望重回舞台中央的雄心。
位于关中平原的西安,南依秦岭,北望北山,渭河穿城而过。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定都,它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西安都一直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大城市之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座古都逐渐掉了队。
2016年,西安GDP为6480亿元,仅排在全国所有城市的第26名。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上海(26688亿元)、深圳(19300亿元),甚至也被同样位于中西部的武汉(11756亿元)、成都(11721亿元)、郑州(7920亿元)甩到了身后。
经济掉队折射出的是观念的落伍、理念的滞后。西安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崔玉凤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后,西安由于理念滞后多次错失发展良机。
比如,1999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要“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当时,座谈会就是在西安召开的。但后来的发展表明,西安并没有把握住机会,反倒是成都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国家战略,实现了飞跃。
“西部大开发”之初,成都与西安的GDP还难分仲伯,但如今前者的GDP已经是后者的两倍。
西安市发改委主任陈长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种差距给了西安很大的压力。尤其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后提出“追赶超越”的要求,西安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陕西。在这次行程中,他不仅回访了曾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更实地考察调研了延安新区、铜川照金、西安古城墙、光机所、二零五所社区等多处。
经过实地考察后,2月15日,习近平听取了陕西省发展情况的汇报,明确提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要求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陕西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习近平说,“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杨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