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安一女子3年攒1.6万元 11岁“熊孩子”玩手游全花光

西安新闻 三秦都市报 作者:宋雨 2019-03-28 07:47:17
[摘要]3月17日,王大姐从银行调出流水单后,超超知道事情瞒不住了,承认钱是他花掉的,全部用来打游戏了。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行为,培养其自我管控能力,最后再逐步让孩子接触智能手机。

  游戏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类充值额度                         

  王大姐是在家门口买菠萝时,发现卡里的钱不对劲的。一个菠萝5元,她用微信支付了好几次,都是相同的提示——余额不足。菠萝没买成,跑去银行查账单,余额只有1.49元。

  存在卡里的1.6万多元,是她打工3年的全部积蓄。此时,这些钱早已通过“快捷支付”被一笔笔转出,目标账户都是游戏公司。

  家长:一个多月近150笔支付记录

  西安北郊雷寨村,47岁的王大姐和儿子住在一间租来的民房里。王大姐是单亲妈妈,从甘肃来西安打工的这些年,她先后辗转食品厂、钢材厂、加工厂打零工。因为工作不固定,收入都是“计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儿子超超11岁,上五年级。家里没电视,他放学后偶尔会拿王大姐的手机看看视频,上上网。打游戏的事,他一直瞒着妈妈。

  3月17日,王大姐从银行调出流水单后,超超知道事情瞒不住了,承认钱是他花掉的,全部用来打游戏了。流水单上显示,从2月9日到3月14日,共有近150笔支付记录,总金额1.6万元,单笔数额最小的1元,最大的648元。其中,仅2月27日一天,就支付了12笔。

  “你把妈妈3年的积蓄都花掉了。”王大姐真是气死了,她狠狠打了儿子一顿,“咱们去喝西北风吧。”超超大概知道自己闯祸了,跟着妈妈一起哭了起来。

  孩子:利用短信验证码修改密码

  打游戏是怎么花掉这么多钱的?昨天,超超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这个游戏名叫“第5人格”,花钱是为了购买游戏人物和皮肤,“这个游戏在特定的手机上,50元以下可以免密码支付;50元以上,点击游戏充值就行。”超超说,他不知道妈妈手机的支付密码,之所以能成功支付,是因为他申请了修改密码,并利用手机上收到的短信验证码进行操作。充值完成后,为了不让妈妈知道,便将短信删掉。

  事发当天,王大姐已向警方报案,她说,自己没有看好手机管好孩子,肯定有责任。但孩子毕竟不懂事,现在母子俩的生活费都没有着落,希望对方能退钱。

  游戏公司:可提交申诉材料 进一步核实

  记者昨天通过王大姐的手机,打开了“第5人格”的游戏界面。进入首页后,弹出来一个“首次充值见面礼”的对话框,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类充值额度,比如“充值1元,获得10回声,充值648元,获得6480回声”。

  “第5人格”的官网显示,这是一款由网易游戏研发出品的手机游戏。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网易游戏公司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平台的确接到了一些关于未成年人充值玩游戏的投诉,为了方便受理,已经开通了专门的线上客服中心,可以登录相关网站,选择“游戏消费管理”提交申诉,工作人员会进一步核实,酌情处理。

  提醒:家长应对手机的使用承担更高义务

  孩子偷偷用父母手机充值玩游戏的案例,三秦都市报已报道过多次。陕西王炳森律师事务所何海明律师说,要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关键还在手机的实际控制人。“家长应当对手机的使用、管理承担更高的义务,比如银行账户尽量不要开通网银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开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则不要储存过多现金。此外,对于支付的操作权限(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都应当保密,不能轻易透露给未成年人。”

  何海明给家长们提醒,如果孩子真的有上网需求,可让他们有限制地使用电脑。孩子真的需要用手机联系,可先给他们配备非智能手机(老人机)。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行为,培养其自我管控能力,最后再逐步让孩子接触智能手机。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手游 手机 积蓄

上一篇:西安市民租精装公寓40年仅需16.8万元?交钱后发现有猫腻 下一篇:陕西首例套路贷案今日公开宣判 相关8起案件7起涉暴力追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